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
  •   这是2005年11月3日拍摄的瑞士拉沃葡萄种植区秋色。      新华社/路透
  •   2006年8月23日,瑞士拉沃葡萄种植区的一枝葡萄藤蔓从防鸟网中探出头。      新华社/法新
  •   这是2010年7月7日在瑞士拉沃葡萄园区拍摄的梯田上的一处民居。拉沃地区的村镇、道路、沟渠,当初在修建时无不经过仔细研究,本着不破坏整体环境的宗旨加以设计,努力做到与周围自然环境和谐一体。      新华社记者于洋 摄
  •   2010年7月7日,在瑞士拉沃地区一处葡萄庄园的地下酒窖里,庄园主人博维与祖父手绘的酒桶合影。      新华社记者于洋 摄
  •   2010年7月7日,在瑞士拉沃葡萄园区的一家葡萄酒推介中心,品酒师尼古拉斯手举一款产自当地的红葡萄酒。      新华社记者于洋 摄
  •   这是2010年7月7日拍摄的瑞士拉沃葡萄园区一家葡萄酒推介中心。这里陈列有产自拉沃地区所有品种的葡萄酒。      新华社记者于洋 摄
  •   2009年7月16日,一列火车经过瑞士拉沃葡萄种植区。      新华社/路透
  •   2010年10月2日,工人在瑞士拉沃葡萄种植区采摘成熟的葡萄。      新华社/路透
  •   2010年10月2日,在瑞士拉沃葡萄种植区,工人将收获的葡萄倒入桶中。      新华社/路透
  •   2010年10月18日,一只蜜蜂停留在瑞士拉沃葡萄种植区新收获的葡萄上。      新华社/路透
  •   2010年10月18日,瑞士拉沃葡萄种植区的采摘工人利用单轨铁路运送葡萄。     新华社/路透
  •   2010年10月21日,工人在瑞士拉沃葡萄种植区采摘成熟的葡萄。      新华社记者于洋 摄
  •   2010年10月21日,工人在瑞士拉沃葡萄种植区采摘成熟的葡萄。      新华社记者于洋 摄
  •   2012年10月4日,在瑞士拉沃里瓦兹村的葡萄酒博物馆内,主管桑德拉介绍葡萄酒。      新华社记者王思维 摄

“上帝制造了陡坡,但是我们,让陡坡为我们服务,让陡坡存在,让陡坡延伸。”瑞士著名诗人夏尔-费迪南·拉缪1923年在其诗作《诗人之路》中这样写下歌咏拉沃梯田式葡萄园的诗句。莱蒙湖地区的拉沃葡萄园位于瑞士旅游胜地洛桑和沃韦之间,在12世纪中叶之前,这一地区只是一片贫瘠的土地。瑞士西都会教士从山坡最为陡峭的德萨雷开始,用双手将山坡上的石头垒成一道道石墙,在上面堆积土壤,建成梯田,种上葡萄苗。随后,附近的村民也开始开垦山坡,搭建梯田,引导水流浇灌葡萄园,并且在开垦过程中始终注意因势利导,尽量保持景观自然、完整,拒绝外部因素干扰,努力维护自己的“世外桃源”。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数百年后的拉沃葡萄园已经连同旖旎的莱蒙湖风光和湖畔的阿尔卑斯山一起,成为瑞士一张亮丽的名片,其人力改造自然、爱护自然、最终把贫瘠土地变成人间天堂的美好故事也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个经典。2007年,世界遗产大会作出评估:拉沃梯田式葡萄园体现出居民同环境之间为优化当地资源、酿制优质葡萄酒而进行的相互调整和适应,并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