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
  •   2008年9月15日,北京残奥会游泳比赛在“水立方”落下帷幕,志愿者跳入水中庆祝。从2008年7月1日奥运志愿者开始陆续上岗服务至10月5日服务“十一黄金周”活动结束,170万奥运志愿者的服务时间累计超过2亿小时。10万赛会志愿者在近80个业务领域的3000余个工作岗位上提供志愿服务,为各项赛事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全面保障。      新华社记者刘力航 摄
  •   2010年4月30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大型灯光喷泉焰火表演在上海举行。上海世博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国际活动——184天里,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7300余万人次参观者,在上海浦江两岸上演了一场人类文明的盛大聚会,奉献了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界博览会,兑现了“给中国一个机会、世界将添一份异彩”的承诺。      新华社记者程敏 摄
  •   2011年3月5日,上海少年宫美术班的学生在馆内临摹写生。当日,上海美术馆开始向社会免费开放。截至2012年6月,“全国已有1804家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实行免费开放,接待观众总量超过13亿人次。”       新华社记者任珑 摄
  •   新疆和田墨玉县沙依巴格乡巴格达提村的村委会大院里正在放映电影《阿娜的生日》,村民们席地而坐观看电影(2011年4月15日摄)。
      截至“十一五”末,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覆盖全部已通电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实现数字化,年放映达800万场,基本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服务目标。      新华社记者王菲 摄
  •   图为国家动漫园前正在搭建的动漫雕塑(2011年5月22日摄)。
      通过连续两年累计6亿元的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投入,目前天津滨海新区重点文化项目不断聚集,产业链条逐渐完善。截至2012年10月,已有超过400家文化创意企业落户,比5年前增长3倍。      新华社记者毛振华 摄
  •   参观者在北京图博会海外图书展区参观洽谈(2011年8月31日摄)。
      本届图书博览会吸引了6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家中外出版机构参展,展示精品图书20多万种。      新华社记者孟晨光 摄
  •   河北省邢台市清风楼前,百姓在欣赏戏曲演出(2011年11月14日摄)
      10年来,通过加大投入、改革机制,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等一大批文化惠民工程顺利开展,基本覆盖全国有条件的行政村,正在向自然村延伸。      新华社发(岳立中 摄)
  •   2011年11月17日,参加“北京微博发布厅”上线运行仪式的人员,在仪式结束后浏览“北京微博发布厅”网页。这是全国各省区市开通的首个省级政务微博发布群。2012年9月,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称,目前中国政务微博认证账号总量已近8万个,要利用政务微博在“网民问政”和“政府施政”之间搭起桥梁,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加强与网民沟通交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走出一条社交网络环境下开展舆论引导、加强舆论引导的新路子。      新华社记者罗晓光 摄
  •   演员在江西万载县表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口傩(2012年4月6日摄)。
      据文化部统计,10年间,国务院批准公布了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1219项。各省(区、市)人民政府也公布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8566项;1488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得到命名。      新华社发(邓龙华摄)
  •   在深圳举行的第八届文博会吸引了大批观众(2012年5月19日摄)。第八届文博会闭幕时,总成交额达1432.90亿元,比上一届增加187.41亿元,同比增长15.05%。      新华社记者梁旭 摄

10年来,文化在我国发展建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从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到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再到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10年来,各项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10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使文化惠民落到实处,一大批文化惠民工程顺利开展。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免费开放降低了门槛,参观人数屡创新高,公共文化设施的公益属性日益彰显。10年来,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10年,中国文化收获的不仅仅是一连串耀眼的数字,更有文化理念的更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