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
  •   这是摄于1997年12月9日的日本京都联合国气候大会会场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   2005年2月12日,一名抗议者头戴防毒面罩走在伦敦街头的游行队伍中。当天,数千人走上伦敦街头游行,并在美国驻英大使馆门前集会,谴责美国政府坚持拒绝执行《京都议定书》的立场。    新华社记者程敏 摄
  •   这是2006年2月16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塔朗加动物园拍摄的鸭嘴兽宝宝的资料照片。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压缩鸭嘴兽的栖息地。    新华社/法新
  •   这是2007年5月15日拍摄的格陵兰岛一处冰山。格陵兰岛被认为是全球变暖的温度计。    新华社/路透
  •   这是2007年8月28日,在格陵兰岛的伊路利萨特镇,融化的冰水从冰盖上流过。    新华社发
  •   这是2009年9月7日在马尔代夫上空拍摄到的一个旅游岛。位于印度洋中的南亚岛国马尔代夫,1200个岛屿的平均海拔只有1.5米。一批科学家发布的报告表明,如果目前全球变暖的趋势得不到遏制,那么马尔代夫和其他一些地势低洼的国家可能会在本世纪消失。    新华社记者陈占杰摄
  •   2009年11月17日,在加拿大北部约300公里处,一头北极熊正在等待浮冰结冻。    新华社/路透
  •   2009年11月28日,位于波兰的欧洲最大发电站贝乌哈图夫发电站正在向空气中排放温室气体。    新华社/路透
  •   这是2010年2月13日拍摄的悬挂在伦敦千年大桥下的一副名为“自杀的企鹅和北极熊”的艺术作品,旨在提醒人们温室气体排放所引起的全球变暖对动物的危害。    新华社/路透
  •   这是2010年7月28日,由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提供的展示北极冰盖1979年和2009年情况的卫星照片拼图。    新华社/路透
  •   这是2010年8月5号摄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的航拍照片。印度尼西亚和巴西引以为豪的热带雨林正在减少。    新华社/法新
  •   这是2010年11月26日在朗格冰原拍摄的由红色颜料绘制出北极熊面部的艺术作品,旨在提醒人们由于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正在使冰川逐渐缩小,并且对北极熊的生活环境造成了重大的危害。    新华社/法新
  •   2011年6月20日,一只帝企鹅孤独地站在新西兰卡皮蒂岛的海岸上。帝企鹅一般在距新西兰3000公里以外的南极大陆栖息繁衍。    新华社/路透
  •   2011年7月14日,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市以东约175公里的洛伊杨电站正在向空气中排放温室气体。    新华社发(白雪摄)

 2011年11月2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第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海滨城市德班开幕。每年一度的联合国气候变化高级别谈判多少已成“例行公事”,但是今年的德班大会却具有特殊意义。由于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即将于明年到期,是否会有第二承诺期,甚至《议定书》本身何去何从,都是悬念。

 与此同时,全球环境形势依旧不容乐观。包括英国气象局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等在内的多家权威机构表示,全球变暖证据确凿,且主要的“元凶”正是温室气体的排放。

 正如《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菲格雷斯所说:德班会议是在“与时间赛跑”。人类是无法承受拖延所带来的代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