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
  •   2011年8月22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以南约80公里的卡尔顿维尔镇,一名小学生在看墙上画着的红丝带标志。由南非卫生部资助的“khutsong youth friendly service”项目正在对这一地区的4所初中和3所小学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力图从娃娃抓起,更有效地预防艾滋病。    新华社记者费茂华 摄(程婷婷编辑)
  •   2004年5月20日,一个艾滋病孤儿在马拉维布兰太尔的提特翰黛兹福利中心的院子里哭泣。这个艾滋病孤儿福利中心共收留了1879个孤儿,他们的父母全部都是因为患上艾滋病而离开人世的。    新华社记者费茂华 摄(程婷婷编辑)
  •   2004年5月20日,在马拉维经济首都布兰太尔,一个因艾滋病成为孤儿的孩子站在一个艾滋病孤儿照顾中心。而由于财力不足,这个中心已经无法为孤儿们提供药物甚至食物。    新华社记者费茂华 摄(程婷婷编辑)
  •   这是2006年6月8日,一名“卡马那尼”行动的志愿者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威特沃特斯兰德的卡尔顿维尔矿区向居民发放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材料。作为全世界艾滋病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南非从2001年起发起了这项名叫“卡马那尼”的艾滋病关爱行动。    新华社记者王迎 摄(程婷婷编辑)
  •   2006年6月8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威特沃特斯兰德的卡尔顿维尔矿区,“卡马那尼”行动的志愿者对疑似患有艾滋病的矿工托马斯进行登记,帮他联系到医院做检测。因为恶心和喉咙干痛,托马斯已经很多天只能喝水和可乐,体重也在短短几个月间从原来的80公斤下降到了现在的40公斤。该行动的志愿者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他们从周一到周五每天工作5至6小时,深入艾滋病高危人群的社区进行面对面的走访宣传。    新华社记者王迎 摄(程婷婷编辑)
  •   2008年10月20日,当地居民站在柬埔寨北部柏威夏省一个慈善社区里。这个社区建于2006年,由非政府组织“艾滋病与毒品研究及防护组织”支持,为500多户受艾滋病、毒品或伤残等影响的家庭提供栖身之所。社区内的居民在政府提供的土地上居住、耕种。    新华社记者曾毅 摄(程婷婷编辑)
  •   2010年7月21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基贝拉贫民窟,救助学校的学生在铁皮屋教室内上课。这个救助学校于2000年在基贝拉贫民窟成立。该校500多名孩子中,有48名被诊断为HIV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目前正在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另外有约70%的孩子为艾滋病孤儿,而其他的孩子曾受虐待或来自极度贫困的家庭。孩子们都喜欢来这个救助学校学习,他们在这里可以学到技艺,交到朋友,每天还能享用一顿免费食物,这些都是在家里无法得到的。    新华社记者赵颖全 摄(程婷婷编辑)
  •   2010年10月29日,在肯尼亚第三大城市基苏木一所医院内的免费母婴体检点,一位母亲照看自己的孩子。当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基苏木宣布启动母婴传播艾滋病毒免疫区项目,旨在实现到2015年在肯消除艾滋病毒母婴传播的目标。    新华社记者刘潺 摄(程婷婷编辑)
  •   2010年11月29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基贝拉贫民窟一名Nyanyo项目的志愿者安娜·卡亚(左)为幼儿园的孩子们送来点心后离开。Nyanyo项目联合起艾滋病致孤儿童的祖母们来照顾这些父母因为艾滋病死亡而成为孤儿的孩子们。    新华社/法新(程婷婷编辑)
  •   2010年12月1日,几名希腊演员和运动员在雅典市中心参与和行人“自由拥抱”活动,宣传艾滋病不会通过社会正常接触传染。    新华社发(马里奥斯·罗洛斯摄)(程婷婷编辑)
  •   2011年5月25日,在南非开普敦的卡雅利沙镇,一名因艾滋病失去母亲的儿童在当地的儿童保护机构看书。    新华社/法新(程婷婷编辑)
  •   2011年8月22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以南大约80公里的卡尔顿维尔镇,来自“khutsong youth friendly service”项目的志愿者在教室的黑板上写下要求学生们回答的问题。由南非卫生部资助的“khutsong youth friendly service”项目正在对这一地区的4所初中和3所小学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力图从娃娃抓起,更有效地预防艾滋病。    新华社记者费茂华 摄(程婷婷编辑)
  •   2011年8月24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以南约45公里的小镇奥兰治农场,志愿者利迪亚·姆巴洛帮助64岁的艾滋病患者安娜进行手指关节按摩。利迪亚是当地一家关注艾滋病防治的非政府组织“Sakhi-Sizwe Aids Care Initiative”的志愿者。她负责的艾滋病患者安娜无法自己行走,手脚的关节都已僵硬,几乎无法自己伸展和握紧。在利迪亚的帮助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安娜的关节症状已经有了很大的好转。    新华社记者费茂华 摄(程婷婷编辑)

 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朝零努力”(Getting to Zero)即“零新增感染”、“零死亡”、“零歧视”。在国际上的防艾领域,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志愿者都起到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消除偏见与歧视,和他们一起生活在阳光下;我们可以以自己最微小的力量告诉周围的人如何保护自己,预防艾滋病;我们可以走进艾滋病人的生活,用实际行动帮助他们;我们可以帮助由于艾滋病侵袭了他们的亲人而受到影响的老人和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