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
  • 两名儿童在卢浦大桥西岸一座码头附近的观光平台上练习轮滑(11月12日摄)。
      世博滨江地区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浦西园区所在地,现已打造成黄浦江滨江地区景观新亮点和黄浦江现代服务业集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华社记者王颂 摄
  • 两位游客在“老码头”标志牌前拍照留念(11月11日摄)。
      “老码头”位于上海南外滩的黄浦江畔,是一个集观光、娱乐、休闲、餐饮、商贸、艺术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景区,更是沪上新锐时尚生活的新地标。    新华社记者王颂 摄
  • 外滩全景(11月12日摄)。
      有着“东方华尔街”美誉的外滩,不仅是上海城市中心最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也是上海最优美、舒适的滨水休闲区域。    新华社记者王颂 摄
  • “田子坊”的露天酒吧座无虚席(11月12日摄)。
      “田子坊”,是上海历史街区中最具里坊风貌特色的社区之一,这里经典的石库门建筑,率真的里弄生活,被誉为展现上海海派文化、传承历史文脉的“文化湿地”     新华社记者王颂 摄
  • 一名员工从“8号桥”一幢写字楼的内廊进入办公区域(11月12日摄)。
      “8号桥”创意产业园区原为上海汽车制动器厂老厂房,经过运用新的设计和模式改造,注入时尚、创意、人性化等元素,使历史的留存成为现代城市的新景观。    新华社记者王颂 摄
  • 在“外滩源”的一座老建筑前,几对新人拍完婚纱照后将礼服抛向空中(11月12日摄)。
      位于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的“外滩源”,是上海开埠历史的起点,这里至今仍保存着多幢经历了140多年风雨洗礼的欧式建筑。    新华社记者王颂 摄
  • 这是上海人民广场鸟瞰图(11月12日摄)。
      由解放前“上海跑马厅”改建的上海人民广场,经过历次改造,已经成为融行政、文化、交通、商业于一体的园林式广场,是上海最重要的地标之一。    新华社记者王颂 摄
  • 游客们在 “思南公馆”内参观、歇息(11月12日摄)。
      思南路历史风貌保护区,坐落着包括法、英、德、西班牙等风格各异的别墅,是上海成片花园洋房最集中的区域,也是凸显海派历史人文特色的标志性地区。    新华社记者王颂 摄
  • 这是淮海中路上的商厦群(11月11日摄)。
      淮海中路是在20世纪30年代形成的一条时尚商品街。如今,街区经典建筑得到了保护性开发,商业影响力、商业氛围和文化积淀等方面的独特优势都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新华社记者王颂 摄
  • 来自俄罗斯的舞蹈演员在南京路步行街上为市民和游客表演传统舞蹈(11月12日摄)。
      南京路是上海近现代商业的发祥地。如今的南京路步行街,以其繁华似锦而享誉中外,被誉为“海派百老汇”。    新华社记者王颂 摄
  • 在“新天地”一座商厦的大厅内,市民们在参与有关“休闲与健康”内容的访谈活动(11月12日摄)。
      “新天地”是上海历史建筑保护性开发的优秀典范,如今已成为中外游客领略上海文化和现代生活形态的最佳去处之一。    新华社记者王颂 摄
  • 游客和市民聚集在豫园商城内观看民间文艺表演(11月12日摄)。
      豫园是上海著名的游览胜地,与老城隍庙、豫园商城一起,构成了上海700年历史文脉的物化展示,每年吸引海内外游客超过3700万人次。    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今年6月,上海市黄浦、卢湾两区“撤二并一”,建立了新的黄浦区。黄浦区是海派文化的源头,区域内集中了一大批代表上海城市发展历史和发展水平的经典地标。未来五年,黄浦区将围绕“整合提升、创新发展,传承经典、打造精品”的发展主线,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底蕴,集中打造外滩、外滩源、南京路步行街、人民广场、淮海中路商业街、新天地、思南路历史风貌保护区、8号桥、豫园、老码头、田子坊和世博滨江地区等12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城市名片”,以增强城区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推进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