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
  • 1月7日,在美国纽约曼哈顿斯泰弗森特社区,居民芭芭拉·比嫩费尔德在自家的客厅里做家务。
      芭芭拉·比嫩费尔德和丈夫在斯泰弗森特社区租住的是一套总面积约55平方米一居室的公寓,其中客厅面积约26平米,卧房面积约15平米,有两个壁橱。这样一套公寓每月租金一般在3000美元以上,而芭芭拉夫妇俩只需付约1500美元。    新华社记者申宏 摄
  • 1月7日,在美国纽约曼哈顿斯泰弗森特社区,居民芭芭拉·比嫩费尔德在卧室内整理床铺。    新华社记者申宏 摄
      据芭芭拉介绍,她申请了3年才租到这套公寓,算是很幸运的。斯泰弗森特社区项目始于1947年,最初是为二战退伍军人提供廉价住房,后来演变成面向中低收入人群的保障性住房项目。该项目由享受政府补贴的私人公司营建,由于房租低廉吸引了众多申请者。斯泰弗森特社区的运营维护非常完善,每六年都要为租户重新粉刷公寓,并确保各种设施运营正常。如果租户出现水、电等问题,物业会立即上门维修。社区内各种公用设施齐全,中心地带有喷水池、图书馆、休闲草坪。
  • 1月7日,在美国纽约曼哈顿斯泰弗森特社区,居民芭芭拉·比嫩费尔德在自家的厨房里整理橱柜。
      纽约市政府为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多年来一直实施廉租房政策,符合条件的中低收入阶层每月用较少的租金就可以租到较好地段的一居室公寓。据统计,2010年纽约市户均收入为78300美元。年收入在50000元以下的家庭可优先申请廉租房。纽约东河西岸的第14街和第20街6个街区100多幢居民楼专门面向中低收入人群,租户可以以约市价一半的价格租到公寓。    新华社记者申宏 摄
  •   1月10日,居民在美国纽约昆士桥公屋社区接放学的孩子。黄色校车为该社区的孩子提供方便而安全的上学接送服务。    新华社发(吴凯翔摄)
  •   1月10日,居民在美国纽约罗格斯公屋社区行走。    新华社发(吴凯翔摄)
  •   1月10日,居民在美国纽约昆士桥公屋社区行走。该社区具有良好的儿童游乐设施。    新华社发(吴凯翔摄)
  •   这是1月11日在马德里北部拍摄的一栋名为“望楼”的保障住宅楼。该楼21层、高63.4米,可在上面眺望远处的山脉。    新华社记者申宏 摄
  •   这是1月11日在马德里南部卡拉万切尔区拍摄的一栋彩色保障住宅楼。    新华社记者陈海通 摄
  •   这是1月11日在马德里南部巴列卡斯区拍摄的保障住宅“绿房子”。它与周边的普通商品楼房相比,显得分外独特。    新华社记者陈海通 摄
  • 1月14日,在法国巴黎17区一个廉租房公寓,瓦萨尔夫人和女儿们在厨房准备晚餐。
      瓦萨尔先生是一家保险公司的职员,夫人没有工作,养育着8个孩子,全家居住在法国巴黎17区一个廉租房公寓。    新华社记者高静 摄
  • 1月14日,在法国巴黎17区一个廉租房公寓,瓦萨尔家的女儿在沙发上玩耍。
      6年前这对夫妇向市政府提出廉租房申请,经过调查委员会审核后得到了目前这套廉租房的租住权。    新华社记者高静 摄
  • 1月14日,在法国巴黎17区一个廉租房公寓,瓦萨尔家的孩子们在客厅嬉戏。
      这套公寓房带有6室1厅和2个地下车位,月租金1300欧元,是巴黎市面上同等条件房屋租金的三分之一。    新华社记者高静 摄
  •   这是1月21日在英国首都伦敦拍摄的一片公寓塔楼与低层住宅混建的保障性住宅区。    新华社记者曾毅 摄
  •   这是1月21日在英国首都伦敦拍摄的一个公屋区内的运动娱乐设施。    新华社记者曾毅 摄
  •   这是1月21日在英国首都伦敦拍摄的老式公屋。    新华社记者曾毅 摄
  •   这是1月21日在英国首都伦敦拍摄的一个老式公屋街区。    新华社记者曾毅 摄

美国纽约市公屋管理局为纽约市中低收入家庭提供廉价而安全的租住环境,并为居民提供社区活动、教育培训、工作指导等。目前,纽约市公屋管理局管理着340多个由政府补贴的公屋社区,并拥有居民40多万,约占城市人口的5%。这些公屋社区一般住房比较陈旧,但是交通方便,医疗和教育等配套较为完善。对于中低收入家庭,通常两口之家的家庭年收入为50700美元以下,就具备公屋申请条件,收入越低申请越优先。公屋的房租不超过租户家庭年收入的30%,并根据家庭收入的多少按比例收取,收入越低租金越低。一般适合两口之家居住的带有一间卧室的公寓房(三个房间)的月租金约为400至700美元。

为解决一部分低收入家庭和年轻人住房困难问题,西班牙政府实行保障住房政策。2007年通过的《土地法》规定用于住宅建设的土地必须留出30%用于建造“保障房”。首都马德里2008年已建成的61712套住房中,社会保障性住房占60%。而在该市2011年总计划修建的160691套住房,其中社会保障性住房占48%。西班牙政府在土地价格等方面给予保障住房开发商优惠政策,提供资金支持,规定房屋的最高限价和住房面积,房屋出售或出租对象为特定的困难群体。个人购买保障住房可根据收入情况申请抵押贷款,利率由政府与银行商定后不能随意改变。政府对购买者给予首付补助7000至10000欧元,困难家庭每月还贷可以申请政府补助,对低收入青年租赁住房每年给予适当补贴。为使保障住房政策能够惠及更多的人,政府规定每个家庭只能购买一套保障住房,不能在同一城镇同时拥有商品房。购买保障住房后必须用于经常性居住,规定不得出售的年限,或提前出售须退还政府补贴。随着社会住房压力的缓解,西班牙政府在马德里建造了许多造型奇特,既实用又漂亮的公共保障性住房,提高了居民居住环境的层次。

近年来,法国不断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使廉租房不断增加。据统计,法国每1000人拥有69.2套保障性住房。据法国官方公布的数据,2009年法国共资助兴建12万套保障性住房,这一数字是2000年的3倍。2010年法国政府出资47亿欧元,资助兴建保障性住房。目前,法国约有450万套廉租房,占法国可出租房屋的40%至50%,约占法国住房的17%。

英国是住宅商品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但政府通过提供保障性住宅和租房补贴来满足低收入者的基本居住需求。保障性住宅包括地方政府拥有的公屋和各住宅协会提供的廉租房。英国政府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大规模兴建用于出租的公屋,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了大量可负担起的住宅。1979年保守党政府上台后,决定以较大优惠向租户出售公屋,全国各地共1900多个住宅协会继而承担起向低收入群体提供廉租房的角色。作为拥有、管理和出租廉租房的非赢利性机构,各住宅协会在兴建或购买廉租房时对地段、环境等都有要求,尽量做到公寓塔楼、低层住宅和私人住宅混建,周边交通、商业和运动设施齐全。目前,有近20%的英国居民租住地方政府或住宅协会提供的廉租房,低收入住户租赁保障性住房的资格需通过当地政府严格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