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
  •   海军南海舰队航空兵某部部分党员在西沙永兴岛重温入党誓词(6月4日摄)。    新华社记者李晓果 摄
  •   中国共产党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工委宣传部副部长姜红在西沙永兴岛向上岛考察的相关部门人员介绍西沙工委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6月4日摄)。    新华社记者李晓果 摄
  •   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食品服务站党员冯明峰在支部的创先争优栏张贴自己的创先争优承诺书(6月4日摄)。    新华社记者李晓果 摄
  •   “西沙群岛的生命之舟”——琼沙三号的党员利用船靠岸以后的休整时间,召开党支部会议(6月4日摄)。    新华社记者侯建森 摄
  •   海军南海舰队驻西沙某部通讯连女兵班党员曾晓婧(右)与单联圆在值班(6月4日摄)。    新华社记者李晓果 摄
  •   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食品服务站的党员在西沙永兴岛从补给船上卸下运送上岛的物资(6月4日摄)。    新华社记者侯建森 摄
  •   中国共产党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工委副书记冯文海(中)在与渔民交流(6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李晓果 摄
  •   中国共产党西南中沙群岛工委七连屿支部书记梁锋(右)在西沙赵述岛帮助渔民在休渔期间检修渔船(6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李晓果 摄
  •   中国共产党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工委副书记冯文海(中)与中国共产党西南中沙群岛工委七连屿支部委员会书记梁锋(右)在西沙赵述岛查看渔民的生产、生活情况(6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侯建森 摄
  •   “琼沙三号”轮政委刘学军(前左二)在西沙永兴岛帮助一名老人登船(6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侯建森 摄

 这里远离大陆、属于海洋;这里的每一滴饮用水都依靠别处补给;这里的每一把泥土都属于祖国。这就是西沙。

 艰苦、寂寞是西沙的代名词。西沙群岛远离大陆、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是典型的高温、高湿、高盐度、高日照,缺土、缺淡水,多热带风暴的“四高两缺一多”的艰苦地区。

 1959年3月,党中央根据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中国南海渔民的迫切愿望,在西沙群岛永兴岛成立中国共产党西南中沙群岛工作委员会和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领导南海诸岛开发建设和行政管理任务。从那时起,一批批中国共产党党员在这里默默奉献,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保护南海资源,在蓝色国土上书写着他们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长期的驻岛生活,他们的身体都不同程度经受严峻的挑战和考验,胃病、结石、关节炎等疾病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们的身体。在西沙,与身体上的煎熬相比,更难忍受的是精神上的寂寞,西沙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在这里工作和生活,意味着远离亲人、远离都市的繁华。

 然而,艰苦的环境丝毫动摇不了西沙党员们的信念。党员们克服身体上的不适与精神上的寂寞,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涌现出一批批优秀共产党员。党员们艰苦奋斗、为党为民奉献的精神也成为西南中沙群岛工委党员的行为标准:党员身份亮出来、平时工作看出来、关键时刻站出来、危难时刻豁出来、先锋作用显出来。

 自20世纪50年代初,人民海军进驻西沙以来,一茬茬守岛官兵在被称之为“天的边际,海的尽头”的南中国海上,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在一座座孤悬的小岛上建岛守岛,以岛为家,用青春和血汗铸就了“爱国爱岛,乐守天涯”的“西沙精神”。许多士兵在岛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南海舰队驻西沙某部的党员中,有七成是在岛上入党。

 美丽,是西沙的名片。美丽的背后,是一批批西沙党员数十年如一日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