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6日傍晚,随着最后一块砖头封堵住北京市房山区南窖鑫华双安煤矿黑漆漆的井口,这座年产煤12万吨、已开采了47年的矿井正式关闭。
作为北京的煤炭主产区,房山区按照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总体要求,自2005年以来,已先后依法关闭了辖区内的300多家煤矿。
5月14日,南窖鑫华双安煤矿煤矿停产后,矿上的外地工人都已陆续返乡,只有十几名本地工人留下来拆除采煤设备,为封井做准备。矿口外的卸煤平台上,几十辆斗车和电机车静静地趴在那里,往日昼夜通明、热火朝天的工作景象已被沉寂所取代。踏着直没脚面的煤灰,矿工们将斗车推下平台。这些运煤设备完成了它们最后的“使命”,将作为废品出售。750公斤的斗车掉到与平台落差有十几米的运煤停车场,轰隆隆的响声在山间回荡,钢铁撞击地面激起阵阵烟尘。矿工们用铿锵有力的劳动号子送走了一个时代。
靠山吃山,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过着下井采煤的生活。虽然下井危险性高、体力消耗大,但这个职业对文化水平要求不高,而且近几年煤炭市场火爆,高薪吸引了更多本地和外地青壮年到矿上工作。最多时矿上有500多工人。他们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南窖人,十几岁下井采煤,一直干到四五十岁。如今煤矿关停,这些最后的矿工重新站在了生活的岔路口。目前房山区和乡政府有关部门已陆续安排对口企业接纳离岗矿工,并为他们开展就业培训。
伴随着房山区最后18家煤矿在六月全部关闭,八个产煤乡镇的3万多村民也将陆续离开大山,到平原乡镇定居就业。村镇将重新规划,千疮百孔的矿山将重新植树造林、治理生态,往日煤车疾驰、煤灰漫天的场景将不复存在。退出煤炭生产,房山区向着建设产业友好、生态宜居的新房山,为推进北京西部生态涵养区协调发展而不懈努力。 本刊特约记者 饶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