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城市最佳实践区里看节能 建筑创新引领低碳生活
• 2010-10-06 • 来源: 中国网

 

中国网讯 透明的玻璃阳光房将从阳光中吸收的热量转化为室内热能;屋顶上的太阳能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安装在屋顶上五颜六色的“风帽”随风向灵活转动,通过温压和风压将新鲜的空气源源不断地输入每个房间;进入室内的新风通过江水源热泵降温除湿;墙壁立面垂直绿化为整幢建筑隔热、保温……在上海世博会的城市最佳实践区,这样的节能技术几乎能在每一座场馆找到,记者专程走访了法国阿尔萨斯大区、罗阿大区以及英国伦敦案例馆,探求这些场馆内节能理念和技术。

 

阿尔萨斯案例:“水幕太阳能墙”调节温度

阿尔萨斯大区是欧洲议会和欧洲委员会的所在地。阿尔萨斯案例馆,被青枝绿叶覆盖着,但这栋建筑最新奇的不是绿墙,而是“水幕太阳能墙”。“墙体”包括三个层面,外层为太阳能电板和第一层玻璃,中间层为密闭舱,第三层为水幕玻璃。水幕太阳能墙向世人展示了一种建筑本身具有的气候调节机制,尤其适用于冬冷夏热的地区。

水幕太阳能墙冬天运行时,密闭舱关闭,照射到墙体外层的太阳光能在光电板上转换成电。通过阳光辐射以及光电板产生的热量,留在两层玻璃之间密闭舱的空气被预热,可以持续地给室内供暖。

据工作人员介绍,阿尔萨斯案例的原型是法国阿尔萨斯布克斯韦尔中学的太阳墙,在当地主要应用于冬季供暖。但考虑到上海夏季高温潮湿的气候特点,这一走进“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案例又增添了夏季功能。

 

罗阿大区案例:低能耗建筑典范

面积为3132平方米的罗阿馆高四层,有着由420根安吉翠竹包围着的外墙面。这些直径7 厘米左右的竹子将整个罗阿馆团团围住,从外面看仿佛是又加了一层植物墙。在屋顶以及西侧墙面上,设计师特别安装了一个所谓的“植物墙系统”,即利用“竹墙”与真墙之间的空隙安放空气进化过滤装置,用来为大楼除湿以及净化空气,暴风雨里这些装置能引流雨水,炎炎夏日里则能阻挡过多的阳光射入大楼内部。

据工作人员介绍,罗阿馆的设计理念中空气质量管理、照明、取暖隔热、隔音、废物循环回收等方方面面都要兼顾到。设计师选择采用了低辐射中空双层保温玻璃以及一种叫做“保温砖”的热力石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除了能帮助隔绝太阳的紫外线辐射外,还能让室内温度稳定;除此之外,他们还采用冷暖通风交换机组代替空调以实现温度交换,同时对平台的气体进行除潮;室内所有照明设施采用节能灯组,可按照日照情况来进行亮度调节……整栋建筑包括照明、采暖、空调、通风以及电信用电等方方面面电能消耗在100 千万时/ 平方米/ 年,大约仅是同样面积普通建筑的四分之一。

“光明之城”的项目也是罗阿大区选送的参展项目之一,罗阿馆承担了城市最佳实践区内的所有灯光布置。点点萤火虫在空中飞舞、瓢虫在绿叶上散步、郁金香花瓣间泛着晶莹的光泽……一切仿佛就像是一个光影交织的梦幻花园。

这次在城市最佳实践区内,罗阿大区将展示4种照明:运用于主通道的城市功能性照明、展馆外立面和广场膜结构上的建筑照明、世博会每晚灯光秀所用到的节日性照明,以及未来馆烟囱“和谐塔”的照明。其整体的设计定位将会把上海世博会打造成一个色彩缤纷的大花园,以光和影来呈现亲近自然这一主题。

 

伦敦案例馆:成功实践“零碳”概念

自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会后,“零碳”一词渐渐被受众认识,而伦敦零碳馆正是深入阐释这一概念的案例。所谓零碳,是排放二氧化碳为零。伦敦馆之所以被称作零碳馆,是摒弃了排碳的煤、油动能,整幢建筑使用太阳能、风能和水源热能联动来实现空间内的通风、制热、制冷、除湿、加湿等,从而满足人居的舒适性。那屋顶上的22只风帽,则利用温压和风压将新鲜空气源源不断地输入每个房间,并将室内污浊空气排出。 22只风帽是零碳的一个标志。伦敦馆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是对零碳的一次全方位实践。一路看去,零碳报告厅、零碳展示厅、零碳VIP室、零碳餐厅、零碳商店……这种展示不是一种设想和憧憬,而是被现实证明了的成功实践。在零碳馆的背后,有世界上第一个零碳社区贝丁顿社区案例。贝丁顿零碳社区于2000年动工,2002年建成。整个社区占地1公顷,共有99套住宅,还有办公区、展览中心、幼儿园、俱乐部以及一个足球场。这个零碳生态村落有居民210人,工作人员60人。这块小小的“试验田”经过8年运营,现已成为全英的一块样板。

伦敦馆馆长陈硕曾经向媒体表示,在城市案例中,联合国选择了零碳馆的伦敦馆,表明了城市发展的一个方向,开启了一个零碳的全新时代,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完全可以替代煤炭、石油等生化资源。有了零碳的战略实践,纵然地球上用尽了煤炭和石油以及天燃气,人类照样可以生活得很美好。

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智慧,已经为人们提供了一条积极、有效的思路。实践区为我们展示了节能经济的发展模式及方向,越来越多的政府管理层将以节能环保型社会为建设蓝图,引领市民自觉地享用低碳生活。(图/文 张曦)


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