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最佳实践区内探宜居家园 三座生态城案例的启示
• 2010-10-06 • 来源:中国网

 

中国网讯 占地约15公顷的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共遴选了80个案例参展,大部分案例馆都蕴含丰富的生态理念和概念性新技术。有专家称赞实践区是“当今世界各国实现宜居城市的城市生态循环主题集大成者”。对此,记者对宁波、上海、麦加三个案例馆进行了探访。

 

宁波滕头案例:城市居民梦想中的生态家园

走进宁波滕头案例馆,越过一座小桥,拾坡而上,两旁砖墙竹篱围绕。凝神聆听,头顶传来鸡啼、牛哞、蝉吟、蛙鸣、小雨淅沥、微风吹拂等声音……九转十八弯之后,便来到二楼露天中庭,正中种着一方水稻,另一旁是绿荷。一侧爬满绿色藤蔓的砖墙不断有水雾弥漫开来,宛若世外桃源。

据滕头案例馆工作人员介绍,滕头馆是上海世博会上唯一一个以农村为主题的案例馆。以宁波新农村建设为依托,以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见长的滕头村为切入点。馆内墙砖、瓦片和桌椅板凳都是从宁波当地运来的,竹子也是当地产的。滕头村在发展经济同时,很好地保护了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

“宁波滕头案例以乡村为参展主体入选城市案例,体现城市与乡村间的和谐互动。”城市最佳实践区副部长俞力曾向媒体介绍,滕头村分别从“居住方式城镇化、生产方式产业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生活方式市民化、管理方式规范化、收入方式多元化”等角度展示了一幅新农村的城市化画卷。这座城市化的村落既用工业化的方法发展村庄,又完整地保护了乡村的生态环境,成功地实践了一条“以生态促旅游,以旅游养生态”的特色经济发展路径。

 

上海“沪上•生态家”案例:大都会里的“新天地”

宁波滕头案例所展示的是乡村自然生态与现代化融合,上海“沪上•生态家”案例馆则是在都市生活中探求生态和谐。

“沪上•生态家”原型位于上海闵行区我国第一座生态示范楼,这座楼与众不同的是,屋顶上有巨大的太阳能光热设备,可为整座楼提供能源;而窗户外的百叶窗、落地卷帘门,还有阳台上的遮阳篷,都能在炎热时抵挡热浪滚滚;到了严冬,墙上铺满的蓝色小管与地板下的地源热泵可调节室内温度,让你感受温暖。

“沪上•生态家”通过“风、光、影、绿、废”五种元素演绎了环保节能科技。二楼至四楼被规划为都市绿色住宅的实景展示,以贯穿人生历程的青年公寓、三口之家、三代同堂、乐龄之家四个年龄段的主题单元,传达这样一个理念:节能根本上是生活方式的改变。

作为代表上海参展的唯一案例,“沪上•生态家”所展示的不仅是上海这座城市,而且是中国这个快速发展的东方大国在人居科技方面的智慧以及这种智慧描绘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界。

 

麦加案例馆:沙漠中4平方公里的生态亮点

麦加,阿拉伯世界的圣地,每年有超过300万伊斯兰信徒集中的一周内前来朝觐。这座城市无法像宁波、上海这般有烟雨稻香蛙鸣状的绿色生态环境,也不具备一座现代化城市所应有的广袤土地。如何使城市居民和朝圣者和谐相处,如何在水、土地资源紧缺的条件下完成每年一次的世界人口大迁徙?“帐篷城米纳”和“新加马拉大桥”给世界带来答案。

“帐篷城米纳”位于圣城麦加附近一个陡峭的山谷里,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帐篷城,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这对于住所、环境、基础设施以及人流控制等都形成巨大挑战。

为应对挑战,麦加采用新型材料代替传统棉布帐篷,建设世界上最大的蓄水池,配备先进的防火防洪系统和成熟的泥石流预防系统,整合高效的公共交通解决方案,并升级改造桥梁和广场,确保提供和谐的生活环境。

“帐篷城米纳”衍生的生态交通工程“新加马拉大桥”,根据动态压力理论和周围的环境要求,提供了一种创新的设计概念。据工作人员介绍,大桥将朝圣者分成5层,根据需要最多可扩充到12层,在不同层面设置更多的出口和入口,摈弃旧桥唯一入口方案。在3个加马拉石柱附近,有桥梁与高山链接普通和移动的楼梯,能使人群上升到更高的层面。大桥将人车分离,地下隧道保留为车辆运输,而走廊空地为行人步行,并且提供一个先进的紧急疏散系统的6塔设施来连接地下层、隧道和直升机停机坪。大桥还为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提供冷却和沙漠遮阴设施,以安抚超靓者在执行扔石仪式的紧张气氛,从而减少拥挤。

米纳帐篷城是一个独特的实践性城市案例,体现出一种多元生态的和谐共存。

参观过实践区的城市管理者们也有过表示一直在思考,这些最新的技术、先进的理念和创新的实践,能不能拿来为我所用,解决我们城市发展中遇到的类似问题,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美好。我们期待早日在国内更多的城市看到世博会案例所引入的新知识落地。(图文/张曦)


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