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燕有“上海记忆的追寻者”、“海派文化阐述者”之称。这两个称号足以证明了她“上海系列”写作的影响力。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上海热中,陈丹燕有意无意中赶上了这股热潮且挺立潮头,先后出版了一系列弥漫着上海怀旧风情或描绘上海传奇女性的著作《上海的风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的红颜遗事》、《上海色拉》。这四本直接以上海为名的作品也使陈丹燕声名远播,成了海派文化的代言人。陈丹燕并不算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她自己说,“我出生在北京,所以我叫陈丹燕。” 1958年,陈丹燕出生于北京协和医院。七八岁上随父母移居上海。上中学开始写作并开始在《上海少年》上发表少年习作。1978年2月进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1982年毕业后任《儿童时代》小说编辑,同时开始小说、散文创作和儿童文学翻译。散文集《上海的风花雪月》出版于1998年,出版后即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发行达十六万册。紧接着1999年,出版传记小说《上海的金枝玉叶》,发行十四万册。同年,她的长篇小说《一个女孩》中文繁体字版由台湾《民生报》出版,获得《中国时报》年度最佳童书奖,《联合报》年度最佳童书奖。 2000年,“上海系列”的《上海的红颜遗事》出版,2001年,散文集《上海色拉》出版。 2008年陈丹燕又接连推出两部与上海有关的作品,《外滩——影像与传奇》2008年1月出版,《永不拓宽的街道》同年8月出版。可能是觉得“上海系列”的写作已经到了该结束的时候,2008年以后的陈丹燕没有再进行关于上海的写作,而是去了北极,于2009年推出了她倡导绿色、安全、环保的北极行走图书《北纬78°》。除了上海系列的写作,陈丹燕在儿童文学的写作上也颇有成就。
“后”时代的强悍女作家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文坛在经历了伤痕文学、寻根文学、反思文学、先锋文学,以及“新写实”、“新体验”、“新历史”、“新状态”等诸多文学表现后,由于女作家队伍的迅猛壮大,被学术界称作“女性文学”的书写一下子繁盛起来,而上海女作家也以其强悍的阵容融入到了这一现象中。除了王安忆、程乃珊、王小鹰、陈丹燕、秦文君等这些持续活跃于文坛的女作家群外,上海文坛有更多女作家也加入进来。有以《清水白菜》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的潘向黎,担纲《投名状》编剧,出版了《宋朝故事》、《櫻桃紅》、《武則天》等作品的须兰,其后,更有卫慧、棉棉、朱文颖、娉蔻、孙未、任晓、走走等众多“70年代出生的作家群”、“美女作家群”的加盟。
潘向黎,1966年10月生于福建泉州,小时候随家里移居上海。父亲是著名评论家、散文家,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潘旭澜。良好的家教和父亲的熏陶,使得潘向黎很小便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1年研究生毕业后后,曾留学日本两年,先后在文学杂志和报社副刊任编辑。作品有小说集《无梦相随》、《十年杯》、《轻触微温》、《我爱小丸子》、《白水青菜》和散文集《红尘白羽》、《纯真年代》、《相信爱的年纪》、《局部有时有完美》等多部。作品历年入选多部年度选本,部分作品被翻译成日文、英文、俄文。 2001年5月,出版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穿心莲》。她的作品曾五度登上中国小说排行榜。更曾以一篇《白水青菜》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2004—2006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70年代出生的作家群”和“美女作家群”其实是重叠的,从最初《小说界》推出“七十年代以后”这样一个栏目,着力推荐了一些1970年以后出生的女作家的作品之后,《山花》、《芙蓉》、《作家》、《长城》等期刊也陆续推出相关栏目。到1998年7月《作家》“七十年代出生的女作家小说专号”,推出了包括上海女作家卫慧、棉棉、朱文颖在内的7位女作家的作品,还为每位作家刊发了两三张照片,且封二、封三全是这些妙龄少女的玉照,专号甫一推出,便引起了轰动。 “美女作家”的概念也在隐约中形成。随着媒体与评论界的炒作,以及后来书商的商业运作,逐渐造就了“美女作家”这一独特的写作群体,构成了文坛最惹眼也最惹非议的一道风景线。在“美女作家群”中,由于卫慧《上海宝贝》商业运作的成功,和棉棉《糖》的走红,以及两人之间的媒体上的激战,使得她们成了“美女作家”的标志性人物。
卫慧,1973年生于浙江余姚,儿时在普陀山、桃花岛等地度过,摩羯座。1995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棉棉,本名王莘。 1970年出生于上海,1997年开始发表作品。卫慧和棉棉有很多相同之处。 70后作家——女作家——美女作家——身体写作。卫慧的《上海宝贝》中有着露骨的描写,棉棉的《糖》中也有着另类的情爱。卫慧说自己在性方面比较早熟,8岁时就爱上了一个20岁的远房表亲;棉棉说“我的经历和我的写作有关”。卫慧自称做过记者、编辑、电台主持,咖啡店女侍、蹩脚的鼓手等多种职业,棉棉也在17岁至25岁之间生活极其动荡,去过很多城市,做过各种短暂职业。卫慧出了一本《我的禅》;棉棉在新书《于忧郁的明天升上天空》中宣称修习佛经。两个人的作品都很丰富。卫慧出版的作品有《上海宝贝》、《蝴蝶的尖叫》、《水中的处女》、《像卫慧那样的疯狂》、《欲望手枪》、《来不及的拥抱》、《《狗爸爸》等。棉棉出版的作品有《啦啦啦》《每个好孩子都有糖吃》、《糖》、《盐酸情人》、《熊猫》、《你的黑夜,我的白天》、《声名狼藉》、《于忧郁的明天升上天空》等。 2007年,卫慧在一次摔伤昏迷25天醒来后,突然宣称封笔,称:“突然想到要个丈夫,要个小孩”。其实对于卫慧和棉棉来说,不论她们是“身体写作”也罢,商业炒作的成功也罢,她们能够为大众所熟知,在文学界写到这一时期的作品时,能够不惜笔墨地提起,不得不说她们还是成功的。
时间到2000年以后,随着“青春写作”、“80后”的出现,郭妮、王萌萌、苏德、周嘉宁、顾湘、许佳等诸多1980年以后出生的上海女作家们已经在文坛上大展身手了。而在传统媒体之外,网络写作也成了一个强大的写作阵地。“网络写作”的快速发展,80后的女作家们还没站稳脚跟时,90后的女写手已经在网络上现出了展现身姿。上海女作家群体的新生力量,又在蕴育中,又在搏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