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上海女作家:那些风花雪月的事
• 2010-07-13 • 来源:北京周报网

 

王安忆,现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身兼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作协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等职。这些名头不见得能说明什么,但至少能作为她写作成绩的认可。王安忆应算是中国的高产作家。著述甚丰,获奖亦甚丰。短篇小说《本次列车终点》获得1981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流逝》、《小鲍庄》先后获得第二、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还曾获得过第四届庄重文文学奖。长篇小说《长恨歌》获得茅盾文学奖,《遍地枭雄》获亚洲周刊“中文十大好书”奖,《启蒙时代》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和第二届红楼梦奖评审团奖。 1954年,王安忆出生在南京一个文化家庭里,父亲剧作家王啸平,母亲著名作家茹志鹃。一岁多时王安忆随父母来到上海定居,童年时光便是在上海度过的。初中毕业后,随着上山下乡的风潮,于1970年去了安徽五河县头铺公社大刘庄大队插队劳动。也就是这一时期的经历,才有了后来的“知青”小说《雨,沙沙沙》和《本次列车终点》。 1972年,王安忆考入徐州地区文工团。几年后,于1978年王安忆回到上海,在《儿童时代》杂志社任小说编辑,不久便发表了她的儿童文学作品《谁是未来的中队长》。1980年时王安忆被推荐参加了中国作协第五期文学讲习所,也就是后来的鲁迅文学院。同期同学有蒋子龙、贾大山、叶辛、张抗抗、韩石山、陈世旭、古华、刘富道、叶文玲等,可以说尽是能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一笔的文学大家。1987年王安忆调入上海作家协会,开始了专业创作。在经历了“知青”、“寻根”和“儿童文学”的写作后,90年代的王安忆开始了她的“上海故事”系列的写作。最早的是《纪实与虚构》,继而有《长恨歌》,此后又有《妹头》、《富萍》、《上种红菱下种藕》、《桃之夭夭》等多部上海题材的作品相继问世。《长恨歌》是王安忆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上海叙事”的写作者

上海女作家的写作大多都离不开上海这个大都市的环境。这在她们的作品中都有表现。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全国曾兴起了一阵上海热,从而也带动起一波上海文化的热潮。而上海文化的热潮则淋漓地表现在了图书上。写上海,回忆自然是少不了的。十里洋场、豪门大宅,风花雪月的故事,繁华似绵的生活,甚至上海的弄堂街巷,先不说这些回忆里有多少趣味,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仅仅这些异质的文化现象,也会撩起他们关注的欲望,继而得到想像的满足。在这方面,女作家们因其细腻的笔触,占足了优势。且不说早期张爱玲笔下的上海,王安忆的《长恨歌》,王小鹰的2009年达60万字的长篇新作《长街行》,这些在内容上描写上海文化、上海生活的作品,仅以“上海” 为书名的图书就充斥了图书市场,并掀起了一阵阵的销售高潮。而这些图书的作者也是以上海的女作家居多。且看看女作家们写了多少“上海”书吧。

王安忆:《寻找上海》宋露霞:《上海望族》、《上海的豪门旧梦》、《上海滩豪门望族》、《回梦上海大饭店》、《回梦上海老洋房》、《上海滩名门闺秀》等。程乃珊:《上海探戈》、《上海Lady》、《上海Fashion》、《上海罗曼史》、《海上萨克斯风》、《上海女人》、《上海先生》、《上海街情话》等。陈丹燕:《上海的风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的红颜遗事》、《上海色拉》、《外滩:影像与传奇》(这本在书名上没有“上海”的却换作了大家都熟知的“外滩”)周采芹:《上海女儿》俞蓓芳:《上海女人暗恋年代》孔明珠:《上海妹妹》、《上海闺秀》淳子:《上海闲女》、《上海老房子里,点点胭脂红》周佩红:《上海私人地图》何菲:《上海熟女》、《上海蓝颜》 …… 自然还有后来卫慧那著名的《上海宝贝》,以及众多70后、80后女作家们的“上海”作品。虽是表象的罗列,可你能说没有内在的牵连?

在这数不清的“上海”系列中,周采芹的自传体写作,原本就是传记作家的宋露霞,尤以写旧上海豪门望族传奇经历为主,是其中相对独立的两位。而在其他着力表现上海小资情怀的“上海”叙事中,数量最多也最为成功的,则是程乃珊和陈丹燕。陈丹燕的《上海的风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的红颜遗事》对旧上海风情的追忆达到了极致。程乃珊的《上海探戈》、《上海Lady》、《上海Fashion》也在孜孜不倦地描绘着她眼中旧上海留下的痕迹。

程乃珊生于上海。祖父在旧上海金融界颇有地位,父母亲又是40年代的大学生,有很好的文学、音乐修养和外语造诣。优越的家庭环境,对她本人的成长及后来的写作影响颇深。在1993年3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金融家》一书中,描写了一个民族金融家的人生之路和这个豪门望族的喜怒哀乐,即是以她祖父的一生拼搏为背景的。程乃珊的祖父16岁从乡下到上海谋生,到1946年程乃珊出生之时,已成为上海金融界颇有地位的人物。 1949年程乃珊全家迁居香港,到50年代中期,又举家返回上海。1964年程乃珊高中毕业后,考入上海教育学院英语班,毕业后分配到中学教书10余年。1979年7月,程乃珊在《上海文学》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妈妈教唱的歌》,从此奠定她的文学之路。1982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她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天鹅之死》。1983年6月调入了上海作家协会,开始从事专业创作。程乃珊的成名是在1984年,她的中篇小说《蓝屋》发表,获得了首届“钟山”文学奖。后来她的作品曾先后结集为《丁香别墅》、《女儿经》等。程乃珊的小说多取材于她所熟悉的生活领域,因为生活经历的关系,她的作品中,既有对上层工商、金融界生活的丰富感受,又有对上海滩市井小民的描述。往往能通过日常琐事和生活细节,摹画出上海滩的人情风俗和社会心理。自2000年起,程乃珊放弃了小说的写作,开始心无旁骛地专注于上海题材的“口述实录”。《上海探戈》、《上海LADDY》、《海上萨克斯风》、《上海FASHION》、《上海罗曼史》等一系列作品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目光,并高居图书销售排行榜前列。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