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上海女作家:那些风花雪月的事
• 2010-07-13 • 来源:北京周报网

 

【导语】上海,是一个盛产女作家的城市。几乎没有一个城市,像上海这样,能够聚集如此多的女作家。不知道是因为上海这个城市的吸引力,还是这个城市自身有着造就女作家的土壤,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国文坛都有一大批上海女作家活跃着,为这个城市塑就着文学的辉煌。 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丁玲、罗洪、张爱玲、苏青、关露、施济美、潘柳黛、到当今活跃在中国文坛王安忆、程乃珊、竹林、秦文君、陈丹燕、王晓玉、陈惠芬、竹林、蒋丽萍、王小鹰、殷惠芬…… 从当年的“东吴系”、“小姐作家”,到前些年以“美女作家”、“身体写作”声震文坛的卫慧、棉棉,可以说每一个重要的时期都有一批女作家在代言着这个城市。

 

上篇:彼一时,群星闪耀

五四运动以后,随着白话文写作的兴起,中国的文学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无数的文化名流在这一时期产生。上海,以其独特的经济政治环境,还有它那独有的文化氛围,在造就一批男作家的同时,也造就了一批独树一帜的女作家。 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上海就涌现出一批用白话文写作的女作家。被胡适称为“最早的同志”的陈衡哲,接连有小说散文,发表于沪地的报刊。多年后结集出版小说集《小雨点》和散文集《衡哲散文集》。曾在上海大夏大学教书的庐隐,1925年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集《海滨故人》。1928年,旅居上海的丁玲,发表了轰动文坛的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稍后,以爱情小说名世的女作家沉樱亦脱颖而出。

进入30年代,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女作家丁玲、白薇、冯铿成为早期的“左联”成员。其后“左联”又吸收了这一时期在上海的一些颇有名望的女作家,萧红、葛琴、草明、安娥、关露等。同时,赵清阁出版了第一部小说《旱》,方令儒创作了不少新诗,被誉为“新月派”女诗人,现在仍在世的百岁女作家罗洪,也是在这时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不等边》。 丁玲是这一时期女作家崛起的代表,她的作品也影响了当时乃至后来许多作家的写作。

丁玲,原名蒋伟,字冰之,笔名彬芷、从喧等。1904年10月12日生于湖南常德。父亲曾留学日本,为人豪侠仗义。母亲仰慕新学,自立自强,在丈夫病逝后,辗转求学,并取得了教师资格,自己办学教书。因为父辈的影响,丁玲身上也有着豪爽、独立的气质。 丁玲可以说是二三十年代最有才情的女作家。1927年12月,处女作《梦珂》发表,转年2月,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在《小说月报》甫一发表,便震惊了当时文坛。少女时代,丁玲先后在桃源、常德、长沙等地读书。1921年与好友王剑虹赴上海,入陈独秀创办的平民女校,后来又进了瞿秋白等主持的上海大学。1924年由上海转赴北京。1928年丁玲返回上海后,和胡也频、沈从文一起创办了《红黑》文学杂志。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这时期她创作了《水》、《母亲》等作品。 1933年5月丁玲在上海被国民党特务绑架,后转至南京幽禁三年。“丁玲失踪”事件,在当时社会上引起极大影响。 1936年,丁玲由南京辗转到了延安。此后,陆续创作了《一颗未出膛的枪弹》、《夜》、《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时》等作品,并于1948年完成了后来获斯大林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1986年3月4日,丁玲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2岁。丁玲一生著作丰富,许多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

到了1938年,上海沦陷进入孤岛时期后,上海的文化界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繁荣。短短两三年间,相继涌现出张爱玲、苏青、潘柳黛、杨琇珍、施济美、周炼霞等一批年轻的女作家。她们的作品风格各异,不仅在当时造成了极强的社会影响,更造就了张爱玲、苏青这样无数人景仰的女性先驱。上海的女作家群体也就是在这时,开始真正展现出她独具的风情,独特的魅力。

张爱玲,这个出身名门的奇女子(祖父是清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会在文学史上如此的闪耀,实在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中国女作家中,至少到现在,张爱玲其人仍几乎是个无法超越的存在。但是,如此辉煌的名头,却没能摆脱一个悲情女人的命运。出身名门,却生在了没落的朝代。幼时父母离离异,与弟弟在父亲和后母监管的阴影下长大。后来逃到母亲身边,又因为母亲境况不佳,张本人性情孤傲,母女间的矛盾仍无法调和。求学之路亦是坎坷。这个天才少女,本来考上了伦敦大学,却因为赶上了大战,只得去香港读书,眼看要毕业了,香港又沦陷,只得回到上海来。 24岁时与胡兰成的一场传奇般的爱恋,在拼命的付出后又注定了一场不幸。万般无奈之际,逃离大陆,原想在海外会有奇迹出现,等着她的却只有贫穷与屈辱。初到美国,张爱玲与美国作家赖雅的结婚,有过一段清贫也平静的生活。随着赖雅的去世,又长久地陷入孤独与惶惑,直至1995年9月8日被房东发现死于自己的公寓。张爱玲是一个独特的女子,不论是她自身的生活方式,还是作品的表现,她创造了一种在后来被叫作“小资”的生活兼写作的人生模式。有人说,张爱玲的作品大部分致力于描写旧上海的风情。应该说,张爱玲的作品所描写的是最现代的上海生活,是对现实的最好的描述。当然,现代与现实是相对于张爱玲的生活而言的,无论是《半生缘》、《金锁记》还是《倾城之恋》,她描写的都是她沉溺其中的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自己的生活。

 

1   2   3   4   5   下一页  


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