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外白渡桥
关于桥名“外白渡桥”的来源至今仍存在着许多的争论,现今已知最早是由上海工部局在1873年对原先木桥的称呼。其中最为广泛认可的解释便是:“任何河流的上游称之为里,反而言之河流的下游则为外”。在学者薛理勇的《外滩的历史和建筑》一书中有如下的表述:在一些情况下,汉语的内部和外部,指的是距离某一点的远或近的程度。这种用法至今仍旧可见于上海的一些地方,而外白渡桥即属于此类。因此更靠近上游的便称为里白渡桥,而位于河口的,便自然而然的称作为外白渡桥。而之所以称之为白渡桥,是因为该桥建成后,凡是过河无需再支付过桥费,因此是“白”渡。
紧挨着外白渡桥,有三幢上海代表性的建筑。它们是礼查饭店(现浦江饭店),百老汇大厦(现上海大厦)和上海邮政大楼。它们和外白渡桥一起成为旧上海的象征,也是上海人引以为傲的地方。尤其是礼查饭店更是走在时尚前列,名人云集。1867年,它在上海最早使用煤气;1882年7月,安装中国首批的电灯。上海不夜城的美名也由此而来。礼查饭店是当时远东设备最现代化的豪华饭店之一。在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礼查饭店是世界各地的名人来到上海最钟爱的下榻地,他们包括英国哲学家伯兰特·罗素、科学家爱因斯坦、喜剧大师卓别林等。普通市民半夜走在外白渡桥上,借助礼查饭店窗户中透出的灯光来想象着里面的奢华。
在许多上海人心目中,外白渡桥的意义已超越其本身,而成为这座城市历史的缩影。“八·一三”抗战期间,成千上万的市民携家带口,从苏州河北岸的中日交战区经由外白渡桥涌入租界躲避战火,此时的外白渡桥俨然就是上海人的“救命桥”。“八·一三”以后,外白渡桥一下变成了上海人的“屈辱之桥”。市民过桥时,必须要给站岗的日本兵鞠躬问好,否则就会遭到毒打。
也正因此,外白渡桥成为上海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曾反复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茅盾1933年的作品《子夜》,开篇的时候便提到:“暮霭挟着薄雾笼罩了外白渡桥的高耸的钢架,电车驶过时,这钢架下横空架挂的电车线时时爆发出几朵碧绿的火花……”。众多的电影也出现过外白渡桥。1987年,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的作品《太阳帝国》,展现的是1941年的上海。影片中出现了在外白渡桥上逃难的人群和过桥的日军。2007年,由李安执导,根据1979年张爱玲短篇小说改编的电影《色戒》,剧中出现了两次外白渡桥。
2007年,外白渡桥迎来了百年华诞。2008年2月底,外白渡桥开始百年大修。大修的主旨是“恢复和加强原有的风格”。外白渡桥的桥身在上海船厂进行维修。外白渡桥共有16万枚铆钉被重新固定,将近63000枚钢铆钉被替换。同时还对涉及大桥稳定性的一些关键部位钢材进行局部更换和加固。除了结构加固以外,另一项重大工程便是对桥梁进行重新粉刷,以期恢复到1907年的风格。而关系到外白渡桥承载力的桥墩,在不改变桥墩河上部分的外形的基础上重新改造。2009年2月底,外白渡桥经过为期一年左右的大修,回归原址。4月,大修完后的外白渡桥重新开放。
外白渡桥的百年历史是上海生活的真实写照,它和那静静流淌的苏州河水诉说着上海的一段曾经辉煌,且不可磨灭的历史。那些后来崛起的建筑和桥梁成为上海新的天际线,但却无法替代外白渡桥在上海人心中的地位 -- 一座永远的外婆桥。更可贵的是,它在百年之后焕然一新,依旧挺拔,而不只是我们照片中的一个回忆。在外白渡桥重新开放后,上海许多市民手拎相机,结伴登桥,叙说着往昔,评议着现在。此时的外白渡桥,就像是一个大家长,把牵挂它的儿女们从四面八方集结于此。我不是他们中的一员,但是我的心和他们在一起。我也希望很快可以故地重游,再赏它的飒爽英姿。
(作者为资深出版人,在上海生活多年,现居温哥华。)
推荐图书:
1.《上海百年建筑史》(1840-1949)
作者:伍 江
出版社: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外滩的历史和建筑》
作者:薛理勇出版社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3.Beyond the Neon Lights: Everyday Shanghai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作者:Hanchao Lu
出版社: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4.The History of Shanghai
作者:Samuel Couling; George Lanning
出版社:Kelly & Walsh Limited
5.Personal Reminiscences of Thirty Years’ Residence in the Model Settlement of Shanghai
作者:Charles M. Dyce
出版者:Chapman & Hall
6.A Short History of Shanghai: Being an Account of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作者:Francis Lister Hawks Pott
出版社:Kelly & Walsh Limited
7.“Architecture on the Shanghai Bund”, Papers on Far Eastern History, Vol. 39
作者:Jon W. Hueb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