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文物修复:留住城市的灵魂
张亮 • 2010-05-21 • 来源:北京周报网

2009年底,日本东京浅草寺主寺正在进行整体维修。(摄影:张亮)

透过此修复实例,意大利在修复方法上确实要比我国精细很多,方法也很独特。但仔细研究,首先他们的修复材料已经破坏了原始材料和做法,其次耗用的人力物力远大于中国,用来做实验性修复可行。但是基于我国每年大量的修缮工程的基本情况,他们的修复方法似乎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再者,这种修复效果未必有重新制作的效果好,特别是这类材料的耐久性和实用性效果在中国的古建做法中还未得到准确验证。

因此,通过对比,在对修复工作的态度、科学性和严谨性方面我们确应认真加强,但就现阶段我国文物修复研究水平现状和修复效果来讲,我国现有的修复方法还是值得肯定的,只是在今后的交流和实践中需要不断学习别国先进思想,探求一套更适合中国文物修复的理念和方法。

 

神韵与风格的统一

在横向对东西方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文物修复理念和方法进行对比后,我们不妨再关注一下受我国古代建筑影响最深的日本的文物修复理念及方法。

在日本,人们对古建筑的保护所采取的方法是不求原汁原味,但求神韵与风格的统一。这一理念的形成与日本的建筑特点和自然环境是密切相关的。日本的建筑物多为木质结构,柱子是扎入地下的,根部容易糟朽和腐烂,加之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建筑物本身是很难长期完整保存下来的。因此也就形成了定期或不定期地将有价值的传统建筑物拆除并按原样翻建或重建的习惯。

在古建保护方面,日本人有其独到的看法,就是对古都风貌的保护主要是通过建筑风格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来体现的,而不仅仅借由对古老破旧建筑本身的维护。他们认为,古建筑的价值在于它特有的建筑风格,而不是原汁原味的材质。与其去修复一座破旧不堪的建筑,不如干脆将它拆除,重新建一座原样的建筑并保持其原有古老的建筑风格。

正是出于这种理念,伴随着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尽管东京的许多古迹已多非原物,但由于保留了与历史一脉相承的建筑风格,传统神韵也得以保留。因此,很多到过东京的人都能感受到一种高度现代化文明都市中古老文化的浓郁氛围。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给我们的城市化进程提供了一个发展方向和思路。

东京对古都风貌的保护还在于它很好地保留了古老建筑的原有功能与活力。对于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建筑,要想使之长久地活在人们的心里,就要使它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只要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即使并非原造,也能长久地存在下去。如果只是将其作为一个古董单纯地保护起来,仅供参观游览,随着古建筑的年久失修,不仅其本身将倒塌,它蕴藏的深厚文化传统也将荡然无存。

在东京,传统的狭窄商业街、住宅与大量的神社寺庙的保护,固然是保持传统风貌的重要条件,但也只是些外在条件,其内在的文化传统则是通过人为的文化行动来体现的。作为千年吉刹的浅草寺,今日的传统祭祀活动与几百年前并无两样。正是由于这些带有浓郁民俗风情的活动,才使充满现代化气息的东京仍然不失古老的传统风韵。

笔者于2009年底到浅草寺参观,正值浅草寺主寺进行翻修。就年代而言,它是东京正式盖建的第一庙宇。浅草寺自公元628年因一尊从水中捞起的金观音像建庙以来,经历了千百年信徒的虔诚奉献,已从过去的小庙变成一座雄踞浅草黄金地段的巍峨宝刹。在主寺进行维修时,脚手架搭设的十分整齐和严密,所用材料都是全新的,外面用罩棚密封得很严整。这里虽然进行维修,但毫不影响游人参观。除了维修主体,其它地方一切如故,丝毫没有施工的迹象,并且施工现场找不到任何施工废料和堆放的材料。仅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认真学习。这里的白天似乎也并不进行大的主体维修,只能听到稀稀落落的工具敲打声。笔者猜测可能是怕影响游人,施工的主要时间都放在晚上。在现场侧面的施工公告牌上,工程施工的结构图纸和简要施工工艺都清楚地加以注明,供游人参考,恐怕也有提请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吧。

在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和人类生活的发展中,对于承载着国家和民族记忆的文物与古建筑,如何留存,怎样保护,从文物建筑修复工作的角度来看,无论在修复理念、管理方法还是技术操作方面,都还要在不断的探索中有很长的路要走。通过东西方横纵向的修复实例的比较,笔者认为,我们需要坚守的是自己的修复理念,同时也要在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中适当地做好“拿来主义”。

(作者系故宫博物院工程审计人员,从事故宫古建筑修缮工程预决算工作已6年。)

   上一页   1   2  


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