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美好城市的范本
本刊记者 金多优 • 2010-05-05 • 来源:北京周报网

 

受访者:任琳/女/25岁/留法硕士

出生地:中国北京

现居住城市:法国巴黎

去过的城市:巴黎、伦敦、维也纳、布拉格、阿姆斯特丹、米兰、罗马、威尼斯、牛津、剑桥等

心目中的美好城市:美好的城市一定是要环保的,它和这里的居民一定是要有文化内涵的,它一定是充满人文关怀的。

 

采访实录:

2007年大学毕业以后,我考上了巴黎索邦大学的研究生,在这里开始了自己的异国求学生涯,一待就是3年。3年里,我几乎走遍了欧洲所有国家。除了巴黎、伦敦、维也纳、布拉格、阿姆斯特丹、米兰和罗马等国际大都市,我也流连于威尼斯、牛津、剑桥等别具风情的小城市。

这段游学经历让我的眼界大开,也颠覆了城市在我心中的传统概念。我发现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像北京一样方方正正,像上海一样高楼林立,我见识了威尼斯的水乡,感受了牛津、剑桥的学术气息,欣赏了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布拉格古城。经历了这些,我也有了自己心目中美好城市的范本。

记得2009年12月时我到伦敦旅游,这里的绿地规划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打开旅店的窗户,窗外就是海德公园,哪怕天气不好,看到一大片草坪也会让人心情愉悦。在欧洲的很多城市,每隔几公里都会有一个街心公园,他们不同于北京大马路中间方方正正的绿地,只可远观不可亵玩,我们可以自由地出入公园,在草地上散步或者晒太阳。在方便居民休闲的同时,这些绿地还可以提高城市空气的质量。在巴黎,每场雨后我们都可以闻到泥土的清香,而这并不是任何一座城市的居民都可以享受到的。

欧洲人的环保意识很超前。合理的绿地规划仅仅是一方面,有些国家已经开始尝试用一种全新的概念设计房子了。他们在屋顶上种植物,制造一个绿色屋顶,这种设计不仅仅应用于别墅型住宅,也包括大型居民楼甚至公共场合,比如机场。在阿姆斯特丹的国际机场,我就曾经有幸见识了这种颠覆性的设计形式。尽管听起来有些稀奇古怪,却非常实用。它能通过植物的遮荫,节约用于空调的能量,还能储存雨水,吸收二氧化碳。近几年来,北京已经逐渐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意义,比如它外迁了很多污染严重的重工业企业,开始讨论更加安全合理的垃圾填埋方式等等,这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努力,当然要想真正成为环保城市,依然任重道远。

除了环保,我认为作为一个美好城市,它和它的市民一定是要有文化内涵的。巴黎和北京两座城市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如何吸引人们了解这些历史文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的大众传播,巴黎则有着独到之处。比如当我们想了解一样东西,北京人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去网上查,除此之外我们想不到太多的途径。但是在巴黎,除了上网,很多人会选择图书馆。和北京的图书馆不同,巴黎每个街区都有自己的公共图书馆,很方便,即便是在当下这个互联网横行的时代,除了假期,巴黎的公共图书馆总是爆满的。

不仅如此,法国的电台每周都会在固定时间请一些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在节目中做讲座,主题有时会很有趣,比如二战期间法国人的穿衣习惯等等。这样的广播节目在法国很受欢迎,很多年轻人在乘地铁时拿着iPod收听。法兰西学院每周都会举办文化历史方面的免费讲座,完全对外开放,而且内容的录音也很容易在网上下载。相比之下,北京类似的能够吸引大众兴趣的文化普及活动要少得多。

城市的人文关怀程度同样关系着居民的幸福感。比如巴黎的公车上会有专门给婴儿车预留的空间,会有比一般座椅宽大的孕妇专座。街道和公园里会有很方便拿到塑料袋的地方,方便遛狗的人清理宠物的粪便。这些看似细节的地方,却恰恰反映着一座城市的成熟程度。

近几年来,中国城市已经开始重视人文关怀。去年春天短暂回国的时候,我发现北京的地铁里全部配备了轮椅升降平台,医院、电影院、旅游景点等公共场合都设计了无障碍通道,这些点滴都见证了社会的进步。当然,人文关怀大都体现在一些微小的细节上,正所谓“罗马并非一日建成”,立志建设成国际大都会的北京还需要不断改进。

今年夏天我将结束学业回国发展。3年里,巴黎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热情、开放、浪漫等等。然而作为一个游子,尽管我早已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却找不到归属感。北京在大刀阔斧的建设和发展中,尽管还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它才是我真正的家。如果北京能够和巴黎相互取长补短,或许那才是我心目中的美好城市吧。

 


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