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于2010年4月30日晚8点10分在黄浦江畔,外形酷似飞碟的世博文化中心拉开帷幕。包括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来自2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首脑在内的近8000名观众现场观看了室内文艺演出和室外灯光喷泉焰火表演。
早在开幕式正式开始前,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委员、执委会常务副主任、上海市常务副市长杨雄就曾对媒体公开表示,整台庆典将凸显勤俭的原则,力求简朴而不失亮点、热烈而不求奢华。事实上,开幕式创作团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室内文艺演出服装在遵循时代特色、中国特色和国际特色的同时又兼顾了简约朴实与美观大方。
“我们的创作理念就是传递和谐。从温馨的无伴奏合唱开始一直到最后的大爱无疆的表达,都是已经开始富裕起来的中国人的一种新的仪容和认知,并不需要过分的张扬。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真诚,发自内心对世界的认知和主张。因此整场演出不是很张扬,给人一种美妙之中温馨的流动感。”室内文艺演出总导演滕俊杰对记者说。
跨文化交流是开幕式的一大亮点。室内文艺演出分为《相约上海》、《江河情缘》、《世界共襄》和《致世博》四个章节,参加表演的演职人员共3500人,来自五大洲,其中不乏成龙、郎朗、谷村新司、安德烈•波切利这样的国际级巨星。
滕俊杰介绍说,他和他的团队从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中寻找灵感并仔细研究了老子“上善若水”的思想, 试图以水做文章,将东西方文化结合起来。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由上海交响乐团演奏的《蓝色多瑙河》、钢琴家郎朗所弹奏的融合了《长江之歌》的《新上海协奏曲》以及数十位芭蕾舞演员的联袂演出才使得浪漫的多瑙河在开幕式第二章节《江河情缘》的舞台上与磅礴的长江相交汇。
“整场开幕式很精彩,尤其是在黄浦江上的焰火表演——这是我第一次观看水上焰火表演,感觉很震撼、印象很深刻!”加拿大籍华人王彦峰对记者说。
作为室外表演的监制,大卫•阿特金斯表示,时间紧迫和舞台位置是演出的两大挑战——他和他的团队要在5个月的时间内,将灯光、喷泉、音乐和焰火等基本元素与LED屏幕相结合,在南浦大桥至卢浦大桥之间约3200米的黄浦江江面做为舞台。
此外,高科技也是开幕式的另一大亮点。开幕式室内主舞台装饰全部采用可降解的环保材料和节电50%以上的LED新光源节能灯;舞台顶部天穹上的770个可升降小球通过计算机的精准控制悬浮在舞台上空的不同位置,并演示出扇动翅膀的和平鸽、三维中国馆写意造型和可运动变化的“EXPO”(世博会)文字;在表演中从舞台台口位置升起的一组12个凌空浮球利用空气动力原理随音乐节奏优美摆动;第四章节《致世博》中舞台中央出现的五片“花瓣”由程序控制、多电机驱动连动合拢为球径达5.8米的“地球”,令观众叹为观止。至于室外表演部分,移动喷泉可以投影出男人和女人的造型;220艘旗船、6000个直径为0.5米的发光球、250米喷泉以及2座大型移动喷泉共同演绎《欢聚在世博》的主题;燃放的焰火也采用了绿色环保材料;就连嘉宾就座的长凳也是由856个牛奶饮料纸包装回收后制成的。
“开幕式很棒!舞蹈演员、歌手、焰火表演……总之一切都很棒!”美国著名音乐人、《四海一家》(We Are the World)的作者昆西•琼斯对记者说。此次,昆西•琼斯与谭盾合作了主题曲《Better City, Better Life》。
“我个人认为昆西的作品是开幕式的一大亮点。”著名美籍华人靳羽西女士对记者说,“焰火表演是最好看的,从来没在浦东看过焰火,平时都是在外滩看的。这次看感觉很有趣。今天的开幕式做得非常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