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上海世博:不仅是愿景
孟博 • 2010-04-29 • 来源:北京周报网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美好愿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这一主题又不仅仅是一个愿景,而是一个承载了更多内涵的任务表述:城市本身在人类社会的构建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社区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必然也必须同步于社区的发展。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很多人都在担心,社会的全球同化趋势可能会过度影响到世界各地城市的发展。每当在上海外滩的晨曦中看到新起摩天大楼的斑驳浮影,这些人便会感慨为何东伦敦可以不断革新翻建。他们的观点是,现如今,全世界所有新建的大楼似乎"千楼一面"——都是由玻璃木墙和混凝土筑成的,而每一座城市的中心购物区里往往都会有一座或白色、或灰色、或玻璃质感的立方体,上面程式化地刻着苹果公司那个众所周知的logo。

然而,与此同时,每一座城市也保留了自己独特的个性。每年春季的日本京都依旧会因盛开的樱花而绚烂多姿;海岸山脉也依旧高耸于加拿大温哥华的地平线上;而以东方明珠为首的、林立于外滩的摩天大楼则讲述着属于上海的故事:这样一座曾经在经济上受制于西方社会的城市,如今早已成长为中国这个世界发展最快经济体王冠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如此看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概念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北京奥运口号又不无矛盾。城市的确展现了它所代表的各种社会形态,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会以一种不易被操控的、不易伪装的、甚至不易被完全理解的方式展现出来;同时,城市也展现了对于"更美好生活"的不同定义与理解。

基于这些观点,城市开始吸纳那些能够体现并进一步巩固其城市理念的新居民。比如,纽约曼哈顿的水泥丛林展现的是一个以金融成功为最高成就的社会,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人加入其中,使这一理念得到了巩固与发展,正如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艺人"的弗兰克•辛纳屈的所做所为——既然他们能在这里做到,也就能在任何地方都能做到。一个世纪以来,作为美国的门户,纽约将这一愿景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共享,他们中的很多人如今已经成为纽约精神的坚守者和传播者。

今天,地球上的每一座城市都有机会像纽约一样,实现自己的理念。一些城市选择展现美好的自然风光,而另一些城市则选择展现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一些城市选择成为文化中心,而另一些城市则选择成为工业引擎。事实上,正如对更美好生活的理解不尽相同,通过一种清晰简明的途径打造更美好城市是不存在的。当然,对于城市来说,有些元素应该是普遍具备的,比如安全保证、清新的空气和干净的水质,教育与就业等等;但不同点也是同时存在的。

对于更美好城市的理解与愿景,中国的城市有不同的追求。北京作为历史古都,在飞速的经济增长与巨变中不断发展,有时甚至处在混乱的边缘;上海则选择保持并展现自身经济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当北京在永远高扬的屋瓴上大声宣告它的希望与雄心壮志时,上海则满足于在其影响力席卷全球的进程中依旧保持一份低调的自信。在上海,人人都会有所收获:这里有历史也有新科技,有老房子也有超现代化的摩天大楼,有西方影响的痕迹也有上海人乃至中国人的独特精神。

借2010年世博之风,上海不仅得到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千载良机,同时也能与来自世界各国的各个城市分享对于更美好城市的不同理解与愿景。来到世博园参观的人将会看到其他国家与城市对于更美好生活的预想与愿景,也许能将其中的某些想法带回到自己居住的社区作为参考和借鉴。

混凝土、玻璃木墙和苹果公司的logo可能仍是构造明日城市中林立大楼的主要元素,但是如何将它们进行整合还是取决于每座城市自己的理念与风格。

2010年上海世博会及其主题演绎的成功,不是通过向世界宣导"更美好城市"的愿景来衡量的,而是因为它能够给予全世界每座城市的独特愿景一次开诚布公的对话机会,为人类拥有一个更加安全、更加绿色、更加繁荣的社会做出贡献。

(作者是加拿大籍华人,现为牛津大学在读工商管理硕士)


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