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新外滩,让上海更美好
本刊记者 吕翎 • 2010-04-29 • 来源:北京周报网

 

 

在陈毅广场,一面长达80米的“世博花墙”上,红、绿、黄、紫各色的草木花卉描绘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英文LOGO。

沿着黄浦江的1700米防汛墙,曾是上海“最浪漫的角落”,被称为外滩“情人墙”。改造后的新外滩,“情人墙”被包装成浪漫新贵,当年情侣们倚靠的混凝土建筑已经换成了颇具现代浪漫气息的镂空栏杆。这些栏杆高1.2米,向内倾斜30度,组成了一个个的“阳台”,每个“阳台”内正好可容2~4人。游客凭栏近观,整个浦东的风光和黄浦江的波澜可以尽收眼底。

此次改造的核心工程则是外滩地下通道工程,需要在滨江核心区从地下穿越33幢著名历史建筑,其难度堪比“心脏搭桥”。

在外白渡桥附近的外滩地带,临近苏州河的平台一侧,一排长长的青石碑上面刻着“外滩滨水区综合改造记”、“外白渡桥修缮记”和“外滩综合改造工程建设志”,记录着历时两年多的外滩改造工程。

在外滩拍摄美景的外国游客(吕翎摄)

在外滩观光平台上从事环卫工作的罗艳红女士,正是这次外滩改造的见证人之一。“我现在在这里集地面清洁、问路、风景介绍等工作于一身。”她笑着告诉记者,整个下午,除了清洁观光平台地面外,她已经陆陆续续为十多名游客答疑解问了。

“游客们问的最多的就是这里公交路线的变化,其中还包括不少上海本地人。”罗艳红说,“很多从前没有来过外滩的游客则很想了解老外滩和新外滩具体有哪些变化。”

罗艳红说,作为工作人员,新外滩的改造让人感觉空间更开放,布局更合理了。工作之余,倚靠在栏杆上远眺对岸风景,也是一件令人身心愉快的事情。相信外滩的改造,将契合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让他们这些与上海城市发展休戚相关的人受益更多。

 

人性化的改造工程

游客在外滩边拍照留念。(吕翎摄)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外滩区域经历过六七次改造、调整,其中规模最大的两次,分别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道路改造和本次外滩的综合改造。

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认为,外滩的每一次改造都体现了时代需求和特征,上世纪90年代初的改造注重防汛和交通功能,而这次改造则为了更好地体现外滩的景观特征和公益特点。

上世纪90年代的外滩改造,将外滩地面道路作为南北交通的主干道,以解决上海南北交通不畅的问题。当时通过防汛墙外移,在外滩拓宽出一条37米宽的机动车专用道,以后又增加了过街天桥,同时加高了防汛墙,在防汛墙上设置了平台,供行人漫步游览。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