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贾樟柯讲述上海的故事
本刊记者 唐元恺 • 2010-04-29 • 来源:北京周报 2010年第18期 5月6日出版

2010年1月22日,《海上传奇》导演贾樟柯在在加拿大接受多伦多电影节颁发的“新世纪十年最佳导演奖”,同时他导演的3部影片入选“新世纪十年最佳电影”。

今年40岁的导演贾樟柯筹备3年、开机制作近1年的本届世界博览会献礼纪录片《海上传奇》,将于盛会期间作为“驻会电影”在世博场馆内循环放映。

该片还成功入围戛纳“一种注目”竞赛,这也是中国纪录片首次入选此电影节竞赛环节。届时,来自全球的观众及媒体,又可以通过这一平台了解上海人的感情和经历。

电影与世博会渊源很深,1900年,卢米埃尔兄弟(the brothers Lumière)制作的影片便在巴黎世博会上成为最受瞩目的焦点之一。而1963年,当时不折不扣的顶级偶像“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担任了西雅图世博会影片的男主角。

《海上传奇》的主角则有近20人(采访了百余人),都与上海历史有着密切关系,通过他们的回忆,将重现无数风流人物的传奇经历,同时构成一部上海百年城市发展史,也可以说,该片的主角就是上海。

“很少有一座城市像上海这样聚集了如此之多的大事件。”贾樟柯说,历史真实与沧桑巨变是《海上传奇》最主要的线索,“我们不允许自己漏掉任何重要的事件,可这意味着尽一切可能找到当事人和后代或知情者(有些被采访对象的年纪已超过了90岁。”

上海这座新兴城市(1843年开埠)经历了中国城市化的各个重要节点,“而这些都是人创造出来的。”贾樟柯说。于是,《海上传奇》成为第一部沿着上海人的流动轨迹进行拍摄的纪录片,形式定为“口述历史”。

“事实上,这是一部关于全体中国人集体记忆的影片。”贾导演表示,他不仅仅是在为一个城市立传,更是为历经殖民、战争、革命、灾害、运动等的中国人树碑,“它不仅讲述历史,更重要的是昭示未来。”

刚接到此片拍摄邀请时,“我有一点儿迟疑。”贾樟柯坦言,毕竟自己是在闭塞的内陆县城(山西汾阳)长大的,最初对上海的印象全部来自于物质——如母亲爱买的“大白兔”奶糖(上海名牌),父亲抽的“上海”牌香烟,线描(上海)外滩的旅行包。“在计划经济物质紧缺时期,上海对内陆城市来说,代表着工业化、现代化和‘洋气’。”大学时,他开始对上海近现代史感兴趣,积累了不少东西。“上海‘海纳百川’的品性给了我一个契机,让自己有机会‘零距离’接触、观察、审视她,‘我的局限’也许更有利于与之接近,在大量阅读和与专家、采访对象沟通之后,我希望通过拍摄来印证自己想象中的上海。这是个想象不断被颠覆,又不断被印证的过程。很难说这个过程是不是更接近了事实,但我确实摸到了上海的脉搏。”

据介绍,此次摄制首度采取最新数码机器Red One与传统胶片相结合的方法,以呈现出最佳质感。所拍内容除用于《海上传奇》外,将形成有关上海的影像资料文献库。

上海电影集团之所以选择贾樟柯拍摄博览献礼片,实际上是看中他宏观与细节的把控能力和其影像世界直接从现实与历史的前沿传递了最鲜活的材料并逐步成为世界理解中国的一种特殊方式。“我很欣赏贾樟柯独特的观测社会和人生的眼光,觉得他的电影很有力量。”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表示。

有人担心在国营大厂拍片会影响他的自由表达。“但实际上没有,我觉得到现在为止,与上影合作反而都在给我减轻压力,等于多了一个制片人来做沟通的工作,我不仅可以自由表达,而且还能在主流渠道得到认可,并推动主流认识。”贾导演认为,电影只有通过主流的渠道跟观众见面,才会产生文化效益。

“从一个封闭县城的少年到电影导演,是改革开放给了我成就个人梦想的自由和机遇。我真地很庆幸自己的成长伴随了自己国家30年的改革实践。我的记忆混合了个人成长与国家的发展,更有机会以见证者的身份在电影工作中去记录,去表现这场变革给中国人带来的影响。”

他在上影完成的第2部影片《三峡好人》,与其所有电影一样,继续为急速变化之下艰难求生的普通人悲悯画像,同时也对文化记忆进行记录,一举获得获威尼斯“金狮”大奖,并在70余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商业发行。随后,两者再度合作,拍摄一国营老厂工厂为了给高档住宅让路而被拆毁将被拆而变豪华楼盘的故事影片《二十四城记》。2008年底,为表彰贾导演“对上海电影与中国电影的卓越贡献”,上影集团奖励他20万元现金,并挂牌“贾樟柯电影工作室”。

“上影希望我除了自己当导演之外,也监制一些年轻人的作品,以蓄积人才,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同时,维护电影的文化品质。”贾樟柯介绍说,上影会有钱投进来,再通过他的公司运作来融资,是正规的投资项目,而不是公益性质的基金。“我很认同这种方式,不能让导演觉得做电影就得靠‘公益’,像温室里的花花草草,老长不大,他们要在市场经风雨见世面。”

今年,以培养年青导演为主的贾樟柯“添翼计划”开始实施。最令他感到兴奋的是,这个计划募集到了1亿元资金,“很多人特别有才华,我们做的一个工作帮他们跟资本市场结合,不是那种100万、200万很紧张地拍电影,也不是10天、20就要拍完,而是给导演最合适的一种制作环境。

 


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