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
  • 观众在英国馆广场上休息。
  • 5月15日,英国馆内展出的种子在光线变化中显得十分梦幻。
  • 5月15日,邱琳在英国馆前。
  • 5月15日,邱琳在观看英国馆“绿色城市”。
  • 蕴含着植物种子的透明亚克力杆。
  • 5月15日,邱琳在英国馆内观看展出的种子。
  • 5月15日,英国馆内展出的种子在光线变化中显得十分梦幻。
  • 5月15日,英国馆内的种子在光线变化中显得十分梦幻。
  • 5月15日,英国馆内展出的种子在光线变化中显得十分梦幻。
  • 5月15日,邱琳在观看镶嵌在打开的“包装盒”上植物。
  • 5月15日,邱琳(左)在观看可以自我消化降解的“未来植物”。
  • 5月15日,邱琳在英国馆内被壮观的景象所震撼。
  • 5月15日,观众在英国馆“种子圣殿”内参观。
  • 5月15日,观众在英国馆“种子圣殿”内参观。
  • 5月23日,游客在英国馆“种子圣殿”参观。
  • 5月23日,游客在英国馆“种子圣殿”内拍照、参观。
  • 5月15日,邱琳(左)在英国馆内和同学交谈。
  • 5月23日,游客参观英国馆。
  • 5月23日,两名游客在英国馆“种子圣殿”外参观游览。
  •         5月23日,游客在英国馆“绿色城市”区域参观。在这里,参观者可以“鸟瞰”英国的四大首府——贝尔法斯特、卡迪夫、伦敦和爱丁堡。当城市建筑和街道被抹掉后,这些地图中剩下的是这四大城市中大片的绿色区域和茂盛苍翠的城市景观。
  • 在英国馆园内广场区,演员以喜剧滑稽的造型与游客互动,逗乐观众。
  • 邱琳在英国馆前跃起。

 “在我国辽宁省普兰店市发现的千年古莲的种子,经过科学培育,已经使其发芽、开花和结果,这说明种子生命力的顽强。如果英国馆这900多种、26万颗种子能够得以妥善的保存,将延续无限的绿色和生机。”在上海世博园英国馆内,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一年级学生邱琳被展馆内的壮观景象所震撼。

 英国馆是一个没有屋顶的开放式公园,展区核心“种子圣殿”外部插有6万多根纤细的透明亚克力杆,白天亚克力杆会像光纤一样传导光线来提供内部照明,夜间亚克力杆内置光源可照亮整个建筑。英国馆曾邀请中国民众为其推荐昵称,于是就有了一个诗意的名字——“蒲公英”。

 邱琳认为,上海世博会英国馆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建筑,你走进去就会感觉心怀敬畏,沉思冥想,感受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与生命最本质内容的接触。怎么样让自然融合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不使我们的发展致使更多的植物种类灭绝,这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努力。种子本身可能并不起眼,但是它却拥有巨大的力量,也是人类的希望所在。

 英国馆中的“绿色城市”“开放城市”“种子圣殿”“活力城市”和“开放公园”等几段参观旅程引导人们关注自然所扮演的角色,并思索如何利用自然来迎接城市面临的挑战,阳光和绿色带给人无限的温情和暖意。

 邱琳说:“这些保存在亚克力杆内的活体种子代表着生命和繁衍,每粒种子将来都有可能再次长成植物。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和植物息息相关,我们的空气、水和我们的食物、药品和很多的生物质能源都需要从植物获得,这是人类的生存的首要问题。”

 展馆内所有种子都来自由英国皇家植物园和中国云南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的千年种子银行项目,是中英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合作的成果。英国皇家植物园的千年种子银行计划始于二十世纪90年代,主要目标是基本上收集完英国的植物种子,在2010年保存世界上10%植物种类的种子,至2020年保存世界上25%植物种子的种类。

 在英国馆的“活力城市”展区,通过8个真实的植物生命故事和8个在未来可能实现的植物故事,展现植物与自然如何铸就城市生活的未来,介绍在英国的世界级顶尖科学家们的最新科研工作。邱琳认为科技未来发展的方向就是进一步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用先进的技术使我们生存的环境得以改善,通过与植物更亲密的关系使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在主题建筑外围,英国馆还拥有一个足球场大小的露天场所,它被别出心裁地设计为“一张拆开的包装纸”的样子,寓意英国人民将“种子圣殿”作为礼物送给上海世博会,彰显中英两国的友谊。程琳说:“‘蒲公英’是一颗情谊和友爱的种子,承载着世博会首办地的希冀,而世博会的各个展馆也是一颗颗‘种子’,传播着世界的文明、进步和发展。”

 1851年伦敦举办了第一届世博会,150年后的今天,英国将“种子圣殿”这一奇妙设计呈现给上海世博会的参观者。作为对于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回应,英国馆传递出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由于亚克力光纤本身的特殊材质,那些向外伸展的部分将会随风轻摇,因此英国馆也是活着的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