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打印
| 纠错 | 字号:小 中 大 |
中国网2月3日讯 自1964年建交以来,中法关系已经走过了整整50年的历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3月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同法国总统奥朗德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提出,“开创紧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时代”。
2014年,中法两国政府和人民为中法建交50周年举行了隆重而又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大大小小的活动总数有800项之多,持续了整整一年。人们在回顾两国关系发展50年这段不寻常的历程的同时,对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也给予高度关注和充满了期待。
刚刚进入的2015年正是开启中法关系新时代的第一年。两国关系的前景令人鼓舞和欣慰,因为中国政府决定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最近提出的“一带一路”总体战略给中法关系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中国的改革开放始终是“现在进行时”
当前,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中国的崛起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如何准确看待崛起的中国将对中法关系产生直接影响。习近平今年2014年3月在访问法国期间对这一点做出了释疑解惑的论述。当年拿破仑曾把中国比作“一头沉睡的狮子”,法国人对此十分熟悉。习近平援引这一比喻时强调:“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法国时任驻中国大使白林对此表示认同,她说,“这是个很棒的表达”。因为“在中国,新店开张时人们总会舞狮助兴。看着雄狮舞动,围观的人们面露笑容,和平喜悦”。习近平随后在访问德国时更加明确地指出,“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只有和平发展道路可以走得通”。中国最高领导人的话掷地有声,是对世界做出的承诺。
中国的GDP已经位居世界第二,而法国的经济却徘徊不前,这种强烈反差会不会对中法关系未来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两国经济关系的互补性还继续存在吗?这也都是法国人普遍关注的话题。
对于这个话题,有必要从中法关系发展动力这个角度去观察,回顾半个世纪的历史可以看到,虽然两国建交在上世纪60年代,但是两国关系真正大幅度提升却起步于80年代初。为什么是在这个时候?这并非是一个偶然。必须看到,80年代正是中国走出闭关自守状态、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事实也一再证明,中法关系不断加速发展主要是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凸显了中法两国之间的经济互补性,法国拥有产品、资金和技术,中国则有充足的人力资源和广阔的市场,这就为两国扩大经贸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发展空间。
1964年中法建交时年两国贸易额是1亿美元, 2011年的贸易总额则达到530亿美元的最高水平,法国已经成为中国在欧盟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法国在亚洲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
中国的改革开放经历了30多年的历程,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始终是“现在进行时”。2013年底,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决议,这表明,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不仅不会改变,而且还要继续深化和扩大。从这个角度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决定,为中法关系发展奠定了新基础、增添了新信心、开辟了新前景。
在新丝绸之路战略中实现“双赢”
中国在实施全面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这一战略对推进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以及促进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全球增长和贸易、投资格局酝酿深刻调整,亚欧大陆各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和合作潜力,“一带一路”战略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其实,“一带一路”中提到的“丝绸之路”,对于法国人来说并不陌生,法国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法国第二大城市里昂是古代丝绸之路在西方的终点。里昂地处法国中部,通往欧洲各地交通方便,因此这里成了中国丝绸产品在欧洲的集散中心。丝绸技术传入欧洲后,丝绸工业在里昂迅速发展,十七、十八世纪时里昂成为欧洲的丝绸之都。里昂作为欧洲商业重镇在古代丝绸之路中的地位不容忽视,习近平去年3月访问法国的第一站就选择了里昂,这显然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正是秉承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理念,联动亚欧两大市场,赋予了古代丝绸之路以新时代的内涵。贯穿亚欧大陆的“渝新欧”铁路是这条新丝绸之路的运输命脉,德国的杜伊斯堡是这条铁路在欧洲的终点,这个港口是世界最大内河港和欧洲重要的交通物流枢纽。习近平在访问德国时特意前往杜伊斯堡,目睹了一列来自中国满载货物的列车进站。这趟列车历时16天,行驶11179公里,从中国内地的重庆出发,经过新疆进入中亚,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最终抵达杜伊斯堡。
显而易见,曾在古代丝绸之路中获益的法国势必要在新丝绸之路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成为直接的受益者。新丝绸之路把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联系在一起,覆盖40多个国家和30多亿人口,不仅地域辽阔,而且自然资源、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有统计表明,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四分之一。过去10年,中国与沿途国家贸易额年均增长幅度为19%,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约10万亿美元商品,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游客数量高达5亿人次。这些数字背后所孕育的无限商机和利益是毋庸置疑的。
中国作为“一带一路”的倡导者和设计者,已经决定出资400亿美元建立“丝路基金” 来构建基础平台。这一先期投入既展现了中国的决心和诚意,也将有助于促进、带动各个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积极性。
习近平在访问法国时说过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中国梦是法国的机遇,法国梦也是中国的机遇,双方要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共同实现‘中法梦’。”
对于中法关系而言,2015年注定要成为继1964年之后第二个重要年份。站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有理由相信,两国政府从战略的高度出发,继续推动双边合作的持续发展,一定能够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实现“双赢”;中法关系也一定会在共同实现“中法梦”的努力中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作者系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