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订阅方式 邮件订阅 手机报
 
 

 

首页 要闻 国内 国际
访谈 经济 人物 文件
美国国会搅局伊朗核谈
方华 • 2015-03-16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 美国 国会 伊朗 核谈
打印
纠错 字号:

伊核谈判节外生枝

根据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美、英、法、俄、中、德)努力,伊核谈判的第二轮“加时赛”到今年630日,并争取在3月底前达成一项框架协议。在3911日美伊外长核会谈前,媒体已释放谈判“有些进展”的信息。会谈后美国国务卿克里还在沙特与海湾国家官员会谈,减轻其对伊核协议的担忧。正在这种关键时刻,美国国会的异常举动使伊核谈判前途未卜。

受共和党人、美国众议院议长博纳邀请,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非正常”访美,3日他在国会的演讲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唱反调,称正在谈判的伊核协议可能引发“核噩梦”,不如不签。奥巴马几小时后便作出反应,指责内塔尼亚胡的演讲了无新意。

9日,47名国会共和党议员联署致函伊朗领导人,警告即使总统奥巴马与伊朗达成任何核问题协议,奥巴马卸任后也未必有效,国会日后有权改变协议内容。11日,美国国务卿克里在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表示,伊核问题协议是由国家行政当局和国家领导人之间达成的“可执行”方案,国会无权修改可能达成的协议。至此,美国政府与国会的矛盾直接影响到美国的外交政策。

在伊核问题上,美以一直是亲密盟友。2013年,温和保守派的鲁哈尼当选伊朗总统,开启美伊打破僵局之门。奥巴马在联大宣布承认伊朗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当年11月伊核谈判得以突破,美国允许伊朗在国际监督下保持“有限度的核燃料循环能力”。这遭到了以色列方面的强烈反对,以色列不容忍伊朗拥有任何核材料生产能力,主张以严厉制裁等手段逼迫伊朗放弃核计划;而奥巴马则致力于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且希望在卸任前“签署伊核协议”、结束与伊敌对关系。此后,美以盟友裂痕加深。

此次以总理内塔尼亚胡现身美国国会在美以政坛上掀起不小波澜,被白宫发言人称为“违反外交礼仪”,是对美国总统的“侮辱”。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则警告此举“破坏美以关系”。以色列国内舆论也多持批评声音。认为国会232名民主党议员中多达60人缺席演讲,与国会历来关注以色列安全问题不太相符,担心美以失和。

再者从来没有一位以总理在没得到美国总统支持的情况下到美国国会演讲,至少这不是“建设性”的举动。分析认为,美以领导人关系虽陷入1948年以来的最糟局面,但美以关系仍牢不可破。内塔尼亚胡的“任性”,反映出犹太游说集团在美国政坛巨大的影响力。凭借犹太财团的雄厚实力,以色列一直稳获美国共和、民主两党支持,尤其受到共和党的支持。

美国中期选举后,共和党重新执掌国会两院,其中许多新当选的议员都是以色列的坚定支持者。但就内塔尼亚胡来说,此次国会演讲也是“意在沛公”:317日是以色列议会选举,选举前以总理重打“安全牌”,炒作伊核问题,吸引媒体和民众注意力,塑造自身捍卫国家安全的形象,借此想赢得更多选民支持。

但以色列最大的反对党“犹太复国主义者同盟”主席赫尔佐克评论称,此次演讲既不能影响美国政府在伊核问题上的立场,也无法阻止国际社会与伊朗达成协议,相反,严重损害了美以关系,以色列将为此付出代价。

 

党争过招,各显其能

从美国政坛来看,中期选举以来,今年1月,共和党从民主党手中接管参议院,正式掌控国会。共和党将利用其在国会的影响迫使奥巴马的政策作出更大妥协。新的权力架构将考验奥巴马与政治对手达成妥协的能力。

从历史角度来看,在任总统党派于总统第二届任期时的竞选表现都不尽如人意。自罗纳德·里根总统开始,每位总统离任前,国会都由对立党派控制。从现实看,奥巴马若想在剩余两年内留下重大“政治遗产”都会举步维艰。

近来,白宫和国会之间的对立愈演愈烈,奥巴马政府推动的多项改革法案屡遭国会,尤其是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否决。面对国会的种种杯葛,奥巴马已开始不断绕开国会,直接动用行政权,行使总统否决权的力量。如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白宫总统顾问告诉《华盛顿邮报》记者,选举结果赋予奥巴马“更大自主权”,总统可以绕过国会,而共和党大佬们已对此发出警告。

凡此种种,美国政坛的两党之争在任何问题上都尽现无余。着眼于2016年总统选举,两党胜负也难预料。据路透社分析,共和党一年前因在预算问题上迫使政府关张,一度影响民意支持率,今后必须向民众证明其在立法机构的执政能力强于民主党。

而民主党也可在移民、缩小贫富差距、“经济牌”方面争取民意。对于伊核谈判,国会强调要加强对伊朗的制裁力度,同时相信以色列煊染的伊核威胁,此次共和党议员致函伊朗高层也是表明美国的另一种声音,而这种声音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最大变数,这为正在进行的核谈判增添了复杂因素。

据历史学家、独立调查记者、美国国家安全政策分析家加雷思·波特分析,奥巴马政府不会为达成伊核全面协议做出必要的妥协。原因是美国的政治司法体系被以色列利益集团所把持,取消对伊朗的制裁要逾越的政治障碍太大。同时,美政府相信以色列渲染的伊朗核武器计划以及伊朗的“核诡诈”。

此外,美国政府认为没有达成协议的必要。因目前美国已得到基本想要的东西。据专家解析,201311月伊朗与六国签署的联合行动计划,实际上已“就地冻结”了伊朗的核计划,这样美国政府的策略就是尽可能长时间地利用谈判,相信伊朗最终会不得不接受美国有关铀浓缩的要求,放弃取消制裁的要求。

《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戴维·伊格内修斯把伊核谈判比作劳资谈判,劳资双方认为谈判破裂的代价太高,所以就维持磋商“但不达成合约”。双方都认为“谈下去”就行,达不成协议比达成不好的协议好得多。美国务卿克里曾在记者会上谈到,美国会坚持整个制裁机制的终极牌,直到伊朗接受美国的条件。这一态势建立在伊朗无法退出谈判。曾在奥巴马政府国务院内任不扩散事务官员的罗伯特·艾因霍恩指出,可以用延长策略来替代达成协议,因为伊朗会跟着走下去。32日,路透社记者杰夫·梅森独家专访奥巴马,奥巴马透露伊核谈判的底线,称伊朗必须将关键核活动停止至少十年。这与专家的分析不谋而合,说明美政府在用拖延战略“冻结”伊朗的核计划。究其实质来说,美国政府与国会在伊核问题上的立场差距并不大,只是在表现形式上差距很大罢了。

 

伊核协议前景难料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弗拉基米尔·萨任教授表示,目前伊朗核谈已到关键阶段。悬而未决的问题所剩不多,但都非常重要。第一,允许伊朗保留离心机的数量、全面协议的有效期、如何处理阿拉克重水反应堆、何时撤销对伊制裁等问题都是谈判中难啃的硬骨头。

法国媒体分析认为,克里当前的首要目标可能已不再是在3月底前达成框架协议,而是寻求有关各方为最终达成协议形成“初步共识”。美国国会对伊核谈判总体持怀疑态度,并威胁在谈判结束前就对伊朗采取新一轮的制裁措施,克里当前一系列外交行动的目的就在于“争取外部共识来向内说服国会以赢得时间”。但这无疑给最后期限已经一拖再拖的协议达成增添了不确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白宫和美国国会在伊核问题上的矛盾。

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谈判的技术层面已不再是问题,现在需要的是各方政治意愿。事实上,除了与法国等伊核谈判相关国家保持协调立场外,如何在美国国内统一政治意愿是摆在奥巴马政府面前的又一道难题。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相关文章:
· 古巴和美国将举行新一轮会谈 商讨开放美国使馆
· 遇袭美国驻韩大使:希望袭击嫌犯受到惩罚
· 朴槿惠慰问遇袭美国驻韩大使
· 美国专家:看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 美国大使遇袭事件凸显韩国民间反美情绪
微信关注 北京周报

微信号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QQ空间
腾讯微博
Fcaebook
Twitter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