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订阅方式 邮件订阅 手机报
 
 

 

首页 要闻 国内 国际
访谈 经济 人物 文件
监管不力是网络售假主因
本刊评论员 兰辛珍 • 2015-02-03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 淘宝 阿里巴巴 售假 监管
打印
纠错 字号:

 

1月23日,中国国家工商总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刊出了《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的通报。通报显示,工商总局对淘宝网、京东商城、天猫、1号店、聚美优品等网络交易平台和大型购物网站进行了采样监测,结果发现,淘宝网正品率仅为37.25%,售假情况最为严重。

这原本是工商总局一份客观的市场监测,通报发布时并没有引起外界太大关注。但随后淘宝官网挂出一份公开信,指责该局在网络查假货问题上“违规吹黑哨”,并指责工作人员在监管过程中存在程序失当,情绪执法。淘宝网的回应,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由于多数消费者都有过在淘宝买到假货的经历,因此人们对淘宝网不是消极处理而是积极回应的做法感到很吃惊。

电商售假是一个共性问题,国内外电商平台都存在。对售假问题,中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打击,电商也有自己的监管制度,包括阿里巴巴自己,有关制裁售假的制度规则是很严格的。

但售假一直是淘宝不能根治的难题,问题出自哪里?从淘宝与工商总局的叫板可以看出,行政执法部门及电商本身都监管不力,甚至放纵售假的问题,是网络售假难禁的原因。

首先,负有监管职责的工商管理部门,对待网络售假更多的是发布一些打击售假的指示性文件,而并没有实施严厉的惩戒措施。消费者在买到假货后向工商部门投诉,但往往得到的却是管理部门或商家的拖拉和推诿。

其次,电商平台管理者更是只把经济效益放在了第一位。淘宝网为了让店家能够安心开店,采取了这样的做法:任何消费者因为产品质量问题退货时,都不能在淘宝评论该商品,以免影响到店家的销售。有消费者买到假货后,以产品质量存在问题为由,提交了退货申请,结果却收到了淘宝这样的要求:“请您在48小时内提供有效商品检测凭证(如国家具备鉴定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有效凭证),预期未提供有效凭证,我们将打款商家处理,如有疑义,请拨打服务热线。”这样的要求没有几个消费者可以办到。

在政府监管部门及电商自身监管不力的状况下,消费者因为维权成本过大,一般只能被迫选择放弃维权。

从目前工商总局发布的这份监测通报来看,似乎透露出管理部门对电商平台存在的售假情况可能要进行严厉整顿的信息,这是个好消息。在消费者的指责下,淘宝表示要加大打假力度,这也是个好消息。希望市场管理者和经营者能够携手并进,在新一轮网购打假行动中采取更具实质效果的举措。

相关文章:
· 工商总局回应淘宝吹黑哨质疑:秉承依法行政原则
· 工商总局探索“三证合一”制度 多省份开始试点
· 阿里巴巴在新加坡举行美国上市路演
· 爱尔兰总统访华拟探访阿里巴巴 期待会晤马云
微信关注 北京周报

微信号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QQ空间
腾讯微博
Fcaebook
Twitter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