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订阅方式 邮件订阅 手机报
 
 

 

首页 要闻 国内 国际
访谈 经济 人物 文件
乌克兰向西看,前景几何?
叶天乐 • 2015-01-13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
打印
纠错 字号:

 

20141223,乌克兰议会通过表决,以303票通过总统波罗申科提交的关于取消不结盟地位的法案。从亚努科维奇时期通过的《对内对外政策原则法》中取出“乌克兰保持不结盟地位”的条款,增加“为达到加入北约的标准”而深化与北约合作的条款。法案中还写道,乌克兰不结盟地位“在保障国家安全和低于外来侵略方面没有起到作用”。法案通过之后,波罗申科表示还将通过全民公投来决定是否加入北约。

乌克兰此番加入放弃不结盟地位,表面上是波罗申科政权谋求加入北约的“前奏”,然而从深层次看,则是乌克兰自身战略文化的反映。首先,与乌克兰自身的历史认同有关。作为东正教文明的发源地,乌克兰处于俄欧战略板块的交界处,自15世纪就长期处于天主教与东正教两大文明的夹缝之中,立陶宛波兰、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沙俄、苏联等势力均把控制这片广阔平原作为势力扩张的前沿阵地,第聂伯河两岸纷争不断。在外部诸强的争夺下,乌克兰多次经历分裂、短暂统一、再分裂。历史上也缺少强力且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人,能够改变乌克兰被征服与被统治的命运,几次短暂的民族独立斗争均被外部势力所扼杀。因此,“在依附于强大势力的同时谋求自身独立”已成为乌克兰实现自身发展与民族强大的历史认同。

其次,与乌克兰摆脱“俄罗斯强权”的意愿有关。俄罗斯与乌克兰同根同源,在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联系千丝万缕。19世纪时,乌克兰东部就处于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之内。作为苏联初始加盟共和国之一,七十年的时间里,乌克兰实现了民族自治,建立起了完整而强大的工业体系,俄乌作为“兄弟民族”在二战时共同抵抗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然而,双方之间在一些历史问题上的矛盾也难以掩盖,30年代的乌克兰大饥荒、二战时期红军打击“乌克兰反抗军”以及莫斯科长期压制乌克兰文化发展、限制乌克兰语等政策在一些乌克兰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对于俄罗斯的不信任、指责甚至敌视态度在乌克兰尤其是西部地区尤为明显。近年来,乌克兰极端民族主义势力不断抬头,盲目宣扬乌克兰民族复兴,甚至有否定历史,抹杀二战成果的趋势。近日,乌克兰总理亚采纽克在德国访问期间有关“苏联打击纳粹是侵略行为”的言论,就是这一立场的反映。

第三,放弃不结盟地位,是当前动荡局势下乌克兰政府的“现实选择”。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实现了独立,同时放弃核武器成为“非核”国家,谋求安全保障成为了迫切需求。面对苏联解体后独联体普遍经济凋敝、社会动荡的局面,乌克兰在独立初期就确立了“脱俄入欧”是战略规划,其中加入北约从而谋求安全保障是这一规划的重要部分。此后,乌克兰政坛多次动荡,亲俄与亲西方势力轮番登台,谋求加入北约的过程也一波三折。每当乌克兰与北约互动频繁时,总会受到来自俄罗斯的反对与指责。2010年,时任总统的亚努科维奇出台《对内对外政策原则法》,试图通过法律形式确定“不结盟”地位,使乌克兰暂时“冷冻”这一可能挑战俄罗斯“红线”的行为。然而亲西方阵营自20142月上台后,经历国内流血冲突、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东部战乱等一系列事件,乌克兰的安全局势急剧恶化,国家长期内乱甚至分裂的可能性不断上升,在面临所谓“俄罗斯入侵”而自身无力抵抗的安全困境下,加入北约重新提上日程也是波罗申科政府“现实选择”的体现。

此次乌克兰政府放弃不结盟地位,“宣誓”意味更大,且不说未来还需要全民公投,与北约方面就入约谈判等程序,北约能否接纳乌克兰也尚属未知,波罗申科所承诺的6年期限可能仅仅是“一厢情愿”。当前,东部战事仍旧持续,冬季来临后,双方各自坚守阵地,交火不断,“明斯克协定”中规定的不使用重武器,各自撤军基本未得到遵守。在物资供应、东部地区地位、交换战俘、撤出重武器等方面,政府与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地方政权的分歧仍旧较大,仅进行了一轮的明斯克会谈也迟迟无法恢复,短期内东部这种“事实独立”的局面还将持续下去。乌克兰政府向北约示好的行为,无助于解决东部问题,反而会加剧东部的独立倾向。东部政权在“事实独立”的基础上或将更进一步,要求脱离乌克兰,变成独立国家。作为加入北约就要付出的代价,乌克兰政府很难说能够吞下这颗“苦果”。

在俄罗斯看来,乌克兰加入北约无疑出动了“战略红线”。作为对领土、战略空间等概念十分看重的俄罗斯,北约东扩至第聂伯河沿岸将意味着战争。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曾警告乌克兰,若不结盟地位动摇,乌克兰将成为俄罗斯的“潜在军事对手”,其对于此问题的敏感程度可见一斑。目前,俄罗斯在欧美制裁与油价下降的双重打击下经济形势十分严峻,金融市场强烈动荡。为避免经济全面崩盘,维护国内政治稳定,俄罗斯高层近期不断向西方释放和解信号。普京在国情咨文和年度记者会上都强调,俄罗斯“不会走向自我封闭”,希望与西方国家成为“平等伙伴”。在此背景下,乌克兰谋求加入北约又一次使俄罗斯紧绷了神经,为捍卫不可触碰的“红线”,改变与西方缓和立场也绝非不可能。

对于欧洲来说,乌克兰向北约靠近的举动并未使欧洲感到“安全”。冷战结束后,欧洲安全问题一直未得到根本解决,北约东扩虽然扩大了军事势力范围,但也无形中加剧了欧洲大陆的安全困境。面对乌克兰危机这一冷战后欧洲安全最大的挑战,接纳乌克兰意味着同俄罗斯彻底决裂,或许意味着更大危机的开端。在这一点上,欧洲在自身问题颇多的情况下,难以承受更大的冲击。2015年的欧洲,经济、外交形势均面临着挑战。欧洲委员会上台伊始,各成员国心思各异,德国“领头羊”地位显弱,法、意受自身经济拖累而有心无力,英国不时以退出欧盟相威胁,各国在外交立场上难以一致对外。经济上,欧元区通货紧缩趋势增强,欧洲央行量化宽松政策能否成功尚未可知,年轻的欧元面临不断上升的压力。安全上,恐怖袭击的阴影在新年伊始又笼罩在欧洲上空。面临着诸多内部挑战,很难说欧洲能够在“真心”接纳乌克兰花多大心思。

乌克兰危机持续一年有余,各方围绕这一地区的争夺也“略显疲态”。乌克兰放弃不结盟地位,虽无益于自身危机的解决,但也难以成为俄罗斯与西方阵营重新对抗的契机。多极化格局日已形成的今日国际,各国均有多元化的安全途径可以选择,不大可能再次出现冷战时期两大阵营坐拥一干“坚定盟友”的局面。选择不结盟还是“选边站”,还是要以是否能实现国家稳定、社会发展为标准。(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微信关注 北京周报

微信号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QQ空间
腾讯微博
Fcaebook
Twitter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