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专题>>> 犹太人在哈尔滨
犹太人和哈尔滨的历史渊源
吕 翎 · 时间: 2008-07-15 · 本刊记者 刘云云

 

哈尔滨市通江街上的原哈尔滨犹太中学和老会堂(石刚摄)

今年是以色列建国60周年,中以两国建交16周年。目前,两国双边年贸易额已超过50亿美元,比1992年正式建交时增长了100倍,中国已成为以色列在远东地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一些专家认为,犹太人曾经在中国的活动不仅加深了两国之间的感情,还为双边经贸合作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史料显示,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在上世纪初曾经聚居了许多的犹太人。为了探寻犹太人和哈尔滨的特殊历史渊源,最近,《北京周报》记者专访了黑龙江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曲伟研究员。

 

《北京周报》:为什么有这么多犹太人来到哈尔滨,而不是别的城市?

曲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中东铁路修建的原因,从中国的满洲里到绥芬河,从哈尔滨到大连。他们是随着铁路的修建来到哈尔滨。

第二个原因是日俄战争的原因,1904-06年,有10万俄军官兵进入东北,和日本争夺东北这块地方。俄国军队里面有3万犹太人。战争结束后,俄国当时掀起一股反犹排犹浪潮,甚至把战争失败的原因归结为犹太人赞助日本人,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犹军士兵留在了哈尔滨,还有东北其他一些地区。

第三个原因是俄国本国境内迫害犹太人,也迫使一部分俄国犹太人迁徙到哈尔滨。他们在哈尔滨受到了宽容的待遇:有受教育的自由,有选择职业的自由,有新闻出版自由,这在俄罗斯是前所未有的。在当时的俄国,职业是分等级的,有一等、二等,有些职业,犹太人是不能去的。他们居住的区域也受限制。这样一比较,他们发现在中国环境更为自由,所以发生了大量的迁移。

第四个原因是十月革命,俄国剥夺了部分犹太人的资产,国内战争也拿犹太人当替罪羊,而且当时俄国也出台政策鼓励往黑龙江移民,于是很多犹太人选择了移民。

 

《北京周报》:当时哈尔滨人对犹太人持什么样的态度?

当时的老百姓持一种同情的态度,知道他们在自己国家受到了迫害。另外,老百姓对这个民族的聪明智慧也比较认可,犹太人和中国人在一个社区生活,相互关照,所以他们相处的还是比较愉快。

比如,以色列现任总理奥尔默特的父亲在哈尔滨生活其间,交了很多中国朋友。当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的时候,他们想回家乡,但是祖父母不同意,不给他们回去的路费。是当地的中国人给他们夫妇提供了一个教书的工作,两年后,他们挣足了路费,才离开了哈尔滨。奥尔默特的父亲在写回忆录时,还把这段故事写得很详细,足见他对中国人民的情谊。

 

《北京周报》:在当时一个大背景下,犹太人在很多国家都遭到了迫害和歧视,那么为什么在中国他们能找到一个立足之处?能不能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去解释一下这个现象?

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是两个饱经沧桑、饱受侵略和迫害的民族,相似的经历产生了互相的同情。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大家都受到迫害,就特别容易沟通。这是一个历史的原因。

从现实的角度来讲,当时的哈尔滨其实可以算一个特区,俄国人负责中东铁路,中国人负责城市的其他方面的治安管理,国民党的统治在哈尔滨也比较薄弱,留下了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相当于一个国中之国。这种特殊的环境给了犹太人生存的空间。

还有就是中华民族同情弱者,海纳百川博大的胸怀。中国人心地善良,勤劳宽容,对待外族没有排斥心理,而是虚心向别人学习。犹太人在中国受到的待遇都是汉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

 

《北京周报》:在上海,也曾经有大量犹太人活动的记载,那么在哈尔滨的犹太人和在上海的犹太人有着什么样的区别?

曲伟:在我们研究看来,至少有三个不同。首先,犹太人来源不同。在哈尔滨生活过的犹太人大部分来自俄罗斯,受到当时俄国政府的迫害,才随着修建中东铁路来到哈尔滨这个北方边境城市。而在上海的犹太人更多的是来自欧洲,特别因为二战法西斯对犹太人的迫害,逼着他们背井离乡,来到遥远的上海。第二,来到中国的高峰不同。哈尔滨的犹太人大多是二十世纪初来到这个城市,而大概有两万名犹太人在上个世纪40年代去到上海。第三,资产状况不同。在上海的犹太人相对而言比较富裕,而在当时俄国的犹太人资本状况不太发达,虽然比当地百姓要富有,但是跟上海的犹太人相比还是差了些。

 

《北京周报》:研究了这么多年的犹太人文化,您认为我们最应该从他们身上吸取哪些精髓?

我们要向这个民族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为什么他们这么富有?为什么他们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还是富可敌国?这是我们一直在不断思索的问题。我认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教育。所有的犹太人都特别重视教育,不管家里有多贫寒,他们从来不放弃对孩子的教育。他们勤奋好学,爱好读书,他们中间出了很多科学家,比如众所周知的爱因斯坦。

其次是他们有很强的团队意识,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地区,他们都聚居在一起,他们有很强的民族凝聚力,包括宗教的,和互助式的。比如,原来居住在哈尔滨的犹太人,在以色列建国以后马上就成立了原居中国犹太人协会。他们做了很多事情,包括资助原住哈尔滨的犹太人受教育,资助他们和哈尔滨,和中国的交往和合作。

其实,在我看来,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遗传方面的因素。道理谁都懂,但是实施起来,都有这样那样的困难。那为什么犹太人就能克服种种懒惰的情绪,把产业经营的那么出色?我认为肯定有基因方面的原因。

 

在采访结束时,曲伟院长特地表示,希望通过《北京周报》传达他对所有原住哈尔滨犹太人后裔的问候,希望他们常回来看看,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感情纽带。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