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专题>>> “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最新更新
土耳其放纵反华游行
· 时间: 2009-07-15 ·

 

在新疆“7·5”事件发生后,作为阿拉伯国家的叙利亚各主要媒体都在第一时间刊登了相关消息。第一大报《复兴报》、第二大报《十月报》基本每天都刊登一篇关于新疆的最新跟踪文章,他们关于此次新疆事件的报道基本都是采用的中国官方媒体稿件,内容客观公正,立场中立。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叙利亚新闻从业人员表示,叙利亚是中国的友好国家,对中国所奉行的互不干涉内政原则十分赞同,此次事件是中国的内政,因此叙利亚媒体并不会做过多评论,只是记录事实,向叙利亚人民介绍发生了什么。一名经常到中国做生意的叙利亚人表示,他相信“7?5”事件肯定是有幕后黑手的。一名虔诚的叙利亚穆斯林朋友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伊斯兰的原意就是和平宁静,暴力和冲突绝不应该受到鼓励。

 

“泛突厥主义”在作祟

有分析认为,土耳其之所以有极端势力拼命搅和新疆事件,是这部分人的“泛突厥主义”幻想在作祟。

土耳其历史上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向来以“伊斯兰世界盟主”自居。19世纪末,一些保守派人物目睹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日渐衰微,感到十分失落,便提出了以突厥语言、文化和民族共性为纽带,以伊斯兰教为号召,建立一个“从安纳托利亚到天山的突厥家园‘图兰’”的主张,这种主张被称为“泛突厥主义”,表面上看,这种“泛突厥主义”并不强调土耳其的领土要求,甚至刻意声明“土耳其也仅仅是‘图兰’的平等一员”,但实际上“泛突厥主义”的核心,就是奥斯曼土耳其力图将自己的影响力从小亚细亚,一直延伸到中亚腹地。

虽然土耳其政府始终声明要坚决反对任何力量在土耳其国土上进行危害中国的活动,而且土耳其近年与中国有正常的合作,但土耳其仍有一些势力(包括宗教势力和大突厥主义势力)在暗中同情、支持各派“东突”势力的活动。土耳其一直是“东突”各派组织活动的重要国家,这里既可以看到热比娅等亲欧美的“东突”组织,也可以隐约看到亲“基地”组织的“东伊运”的踪迹。热比娅13日就对土耳其极端势力搞出的大游行表示感谢。

新疆社科院中亚所所长潘志平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苏联解体以后,土耳其显得相当兴奋,提出了大突厥梦想,联合了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等国,召开了好几次突厥语国家首脑会议,想当盟主,扩大土耳其的影响力。但是,土耳其毕竟是个中等国家,国力有限,这些年来,中亚国家对土耳其的想法并不买账,因此土耳其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大动作。土耳其在经济上具有一定影响力,中亚有不少土耳其商人,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有土耳其大饭店、土耳其大商场。

外交学院战略与冲突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苏浩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土耳其一直面临分离主义危险,由于打击库尔德势力,对本国东部和东南部13个省长期进行紧急状态治理。对于新疆的问题,出于国内政治的需要,还有所谓保护突厥人的想法,对新疆事件频出干扰,并纵容国内出现的反华情绪蔓延,这对土耳其自己没有任何好处。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宏伟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全球反恐,需要同仇敌忾,土耳其是一个国力不强的中等国家,却对中国实施双重反恐标准,这是十分可笑的。众所周知,土耳其在国内不惜一切手段打击库尔德分裂势力,甚至不惜使东部大部分国土军事化,却对中国的正当做法说三道四、指手画脚,其目的令人费解。土耳其曾经编织“大突厥”梦想,但这个梦始终没有实现,土耳其想借中国新疆事件妄图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但这种做法只会助长土耳其国内分裂势力的气焰,到头来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甚至可能落得被国内分离势力肢解的下场。(本报赴新疆特派记者 王南 本报驻叙利亚、巴基斯坦、加拿大记者 杨俊 周 戎 陶短房 陈一 本报记者 王跃西 谷棣)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上一页   1   2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