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专题>>> 超越梦想—纪念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
兴隆的咖啡
吕 翎 · 时间: 2008-06-16 · 本刊记者 兰辛珍

1961年冬,邓小平到海南岛视察工作,在兴隆农场采摘咖啡豆.(新华社)

到了海南岛如果不喝当地产的咖啡算是一大遗憾,而要喝咖啡最好去兴隆,这里是海南岛咖啡的种植、生产、加工地。

从海口出发,沿东海岸向南驱车大约两个多小时,就到了兴隆。如果从三亚出发,沿东海岸向北驱车大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兴隆。不管从海口还是三亚出发,去兴隆都是高速,路上车少,路况很好。

到了兴隆,你似乎能够闻到,大街小巷的空气中都飘荡着令人迷醉的咖啡香味。

 

归侨垦出的咖啡园

兴隆是一个农场,这个农场建于1951年。当年10月11日,广东省派人带来700多名在国外受迫害的归国华侨,抵达兴隆,并安置了下来,华侨们在当地开始农业种植,以解决生活问题。1960年印尼爆发排华浪潮,2000多名印尼归侨落户兴隆。上世纪70年代末,中越边境冲突,又有5000多名越南华侨回到中国,来到兴隆落户。五十年来,兴隆先后安置了来自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和越南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归国华侨1万多人。

当地官员游宪生介绍,咖啡落户于兴隆,是在1953年。当时兴隆农场刚刚成立不久,农场种植的大多是橡胶林,而橡胶林几年以后才能见到收入,于是人们提出种植一些水稻等短期收效的作物来弥补。由于华侨都有喝咖啡的习惯,除了水稻,他们还选择了种植咖啡。

游宪生介绍,兴隆种植的咖啡是从国外引进的。对于归国的华侨来说种咖啡并不是难题,因为好多归侨在国外都有种植咖啡的经验。但如何让引进的咖啡在兴隆本地长得更好,品质更优,却让华侨们费了不少心思。

经过一两年的种植研究,人们发现,咖啡的大粒种虽然高产,但品质口感差;小粒种虽然口味极佳,可其生长环境为高原气候。兴隆海拔很低,种植小粒种不但产量低,而且树的寿命也不长。最后,他们把中粒种咖啡作为最适合兴隆栽培的品种开始大面积种植,兴隆的海拔、纬度和气候,为中粒种咖啡的落户提供了很好的保证。

当时兴隆咖啡的种植面积有200多公顷。为了保证咖啡豆的品质,咖啡豆都是熟一粒,摘一粒,当时工人太忙,农场的学生经常停半天课到种植园里摘咖啡。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兴隆农场咖啡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453公顷,兴隆的咖啡已经形成了种植、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兴隆咖啡的名气也远超过了橡胶种植。

 

领导人的赞誉

“兴隆咖啡是世界一流的,我喝过许多外国咖啡,还是我们自己种的咖啡好喝。”1960年2月7日,周恩来总理到兴隆农场视察,喝过兴隆咖啡后大为赞赏。

不只是周恩来,中国的许多领导人如刘少奇、邓小平、胡锦涛等都先后到过兴隆,都喝过兴隆咖啡,并给予了赞誉。慢慢地兴隆咖啡成了兴隆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佳品。

许多外国人也对兴隆咖啡赞誉有加。游宪生介绍,1959年初,一位德国的专家到兴隆访问,他在品尝了兴隆咖啡后留了这么一段话:“你们的咖啡味道比我们以前喝过的都要好,希望你们能大量的种植。但愿在不久的将来,在德国能买到印有‘兴隆牌’的咖啡。”

兴隆咖啡的产品种类不断增加,游宪生说,当年领导人喝的只有一个品种,而现在,兴隆咖啡已经研发生产出了好多个品种。

在兴隆有个热带植物园,这里种植了300多种热带植物用于研究开发,咖啡就是其中的一种。在这里,记者发现,单一个咖啡,他们就开发出了9种口味,而且有不同的功效,如提神醒脑、清火、降血脂等等。咖啡已经不单单是个饮品,而且具有了保健功效。

 

紧俏货

在兴隆,喝咖啡的时候,有人就会不由自主的提到咖啡厂。兴隆农场的咖啡厂是新中国第一家咖啡厂,这对兴隆人来说,是莫大的自豪。

兴隆农场的咖啡厂创建于1952年,咖啡厂距高速公路6公里,交通十分便利。经常有旅游者会慕名来咖啡厂参观。许多人路过兴隆时会专门从高速路上拐下来,到咖啡厂品尝咖啡,顺便买些回去。咖啡已经成了兴隆一大支柱产业,也是兴隆一张名片。

如今在海南岛上,兴隆之外,又建成了几家咖啡厂,但人们最认可的还是兴隆农场的咖啡厂。

兴隆农场咖啡厂的技师说,他们过去用的是人工炒咖啡豆,现在采用人工和机器两种炒法。之所以保留用人工炒咖啡豆的工艺,是因为过去兴隆农场的建造者们,如今都已经退休了,喝咖啡是他们每天雷打不动的事情,而这些人,最喜欢喝的还是用人工炒咖啡豆做的咖啡。

在兴隆,每家都有一两套煮咖啡用的工具,敲开任何一家的门,主人都会热情地为你端上一杯浓香的咖啡。由于兴隆咖啡的生产还供不上海南岛内的需求,因此兴隆咖啡厂并没有在岛外销售产品,只要离开海南岛,人们就很难找到卖正宗兴隆咖啡的地方。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