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专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封面故事:城·事·人>>> 60年·事>>> 国际
中拉关系60年:回顾与展望
· 时间: 2009-10-02 · 来源:今日中国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拉关系的发展经历了民间交往、建交高潮、平等互利与共同发展、建立长期稳定关系和确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五个阶段,目前已被推上了战略高度,双边关系日趋机制化,双边经贸合作出现了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全面发展的格局,在国际多边合作中的战略互动也日趋明显。

 

中拉关系进入新阶段

中拉关系源远流长,传说公元5世纪,中国僧人就曾东渡墨西哥。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二十多年中,中拉之间以民间交往为主。据不完全统计,仅在1950至1959年期间,就有约19个拉美国家1 200多人访问过中国;中国也先后派出文化艺术、经贸等方面16个代表团访问拉美。中拉贸易也由20世纪50年代的几千万美元上升到六十年代的21亿美元。

上世纪70年代,中国迎来了与拉美建交的第一个高潮。到70年代末,中国已与智利、秘鲁、墨西哥12个拉美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拉经济贸易代表团的互访约有50多个团次。同期,中国与智利、秘鲁、墨西哥、阿根廷等国签署了经济和贸易协定,中拉双边贸易额累计超过30亿美元,贸易商品发展到几百种。

中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重视与拉美发展经贸合作。1985年10月,中国政府首脑访问拉美期间提出了中国同拉美国家发展关系的四项原则:“和平友好、互相支持、平等互利、共同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促使中拉经贸关系跨上新台阶。1978-1992年15年间,中拉贸易总额累计达到290亿美元,是改革开放之前27年内累计额的5倍多。中国还同墨西哥、巴西、智利、阿根廷等9国签订了17个合作、合资经营项目协议,合作范围包括林业、渔业、纺织业等。此外,中国还积极探索与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等国在农业、航空、石油勘探等领域的科技合作与交流。

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对拉美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随之加大。拉美国家普遍重视对华关系,有30多位拉美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访华,中国领导人访问的拉美国家和次数也在增多。中国开始发展与里约集团、南方共同市场等拉美地区组织的关系,并与之建立了对话或磋商机制。199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加入了加勒比开发银行。1993-2000年,中拉贸易总额在1978-1992年累计额的基础上又翻了一番多,达到585亿美元。在投资和经济合作方面,中拉合作也取得显著进展。中国在拉美的投资约10亿美元,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与秘鲁、委内瑞拉等国在铁矿、石油等领域的合作。此外,中国同拉美国家的科技合作初见成效,特别是1999年10月中国与巴西联合研制、发射的“地球资源卫星1号”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进入21世纪后,中拉关系进入“跨越式”阶段。双边关系正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官民并举的新局面。中拉高层交往更加频繁,经贸、科技、文教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入。

2008年11月,中国政府首次发布了《中国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文件》,明确指出,“中国政府从战略高度看待对拉关系,致力于同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建立和发展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迄今为止,中国已与21个拉美国家建交。自2000年以来,拉美近90多位国家元首、议长和政府首脑访问华,中国领导人也访问了约20个拉美国家。中国已与十多个拉美国家签署了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截止目前,拉美已有19个国家成为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国。为推动中拉人文交往,中国还与绝大多数建交国签署了文化和教育交流协议,并在墨西哥、巴西和智利等国建立了多家孔子学院。

目前,中国是拉美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拉美则是中国第二大海外投资目的地。2008年,中拉贸易额较2003年增长了近4倍,拉美对华投资额增长了2倍,中国对拉美的投资额也增长了近4倍之多。目前,中国已与智利和秘鲁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与哥斯达黎加的FTA谈判也有望在近期内完成。此外,中国还通过援助项目,与古巴、圭亚那、苏里南、多米尼克、厄瓜多尔等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经济技术合作,其中水产养殖、水稻种植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为重要的合作领域。

为加强与加勒比国家的经贸合作,2005年中国倡导建立了“中国-加勒比经贸合作论坛”机制;为深化中巴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与巴西2007年4月建立了战略对话机制。此外,在保持与里约集团外长级对话的基础上,2000年中国又与安共体建立了部长级的政治磋商机制。目前,中国还是加勒比开发银行、美洲开发银行的正式成员,并已成为美洲国家组织、拉美议会、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拉美一体化协会观察员。

 

中拉经济交往互利互惠

中拉关系在新世纪以来取得“跨越式”发展,重要的催化因素则是双方经济增长的共同需求。2003-2008年,拉美经历了战后最强劲的经济增长周期,同时2003-2007年也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快最稳的五年。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对原材料的巨大需求推动了资源丰富的拉美的经济增长,为拉美提高贸易收入和改善基础设施创造了条件,有助于其实现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增长。经贸合作成为中拉双方实现合作共赢的有效途径。

据商务部统计,2008年中拉贸易额达到1434亿美元。其中,中国向拉美出口715亿美元,出口品中73%左右为消费品和资本品,25%是中间产品;中国从拉美进口719亿美元,进口品中约66%是原材料,23%是中间产品,11%为资本品和消费品。目前,拉美在中国对外贸易地区排名中列第四位,中拉贸易占中国外贸总额的5.6%,出口的5%,进口的6.3%;中国是拉美第三大贸易伙伴,中拉贸易占拉美外贸总额的7.4%,出口的4.9%,进口的9.8%。

直接投资也是中拉经贸合作的主要内容。据商务部公布,截至2008年,中国在拉美的FDI存量约248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存量的14.6%;拉美在华实际投资存量1 126亿美元,约占中国吸收外资存量的14%。拉美已成为居亚洲之后中国第二大FDI目的地和来源地。中国企业在拉美的经营范围涉及贸易、工程承包、生产制造、油气及矿产资源开发投资等领域,而拉美企业多数在华从事制造业和房地产业。

经济合作在中拉经贸合作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小,但近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中国在拉美累计签订承包劳务和设计咨询合同168亿美元,完成126亿美元,约占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累计完成额的4%。

中国企业也开始走进拉美地区。华为的拉美分支包括销售中心、服务中心、物流中心及培训中心等一系列配套体系;奇瑞汽车继在埃及、伊朗、乌克兰、俄罗斯和印度尼西亚建立汽车生产厂后,又在乌拉圭与阿根廷SOCMA集团合资组建了生产基地,将销售覆盖面扩大到了全球名列第4位的拉美地区。

同时,中国从拉美进口大量初级产品,有助于后者提高贸易收入。据联合国拉美经委会统计,2000~2007年之间,中国新增需求占全球豆油消费增长的1/2,大豆的1/3、精炼铜的1/2、精炼铝和锌块的3/4、钢制品和精炼铝的1/3,以及石油的35%,这在一定程度上抬升了相关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使得拉美相关出口国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根据联合国拉美经委会的数据,拉美整体的出口价格也提高了6%。2000-2007年,拉美对中国的出口额增加9倍,其中委内瑞拉、阿根廷、巴西和智利4大对华出口国的出口额分别增加106倍、6倍、2倍和1倍。

中国在大量进口拉美初级产品的同时,也为其制成品提供了市场。联合国拉美经委会统计显示,乌拉圭、巴拿马、巴拉圭、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墨西哥、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和危地马拉等拉美国家的对华出口产品中,制成品的份额已经超过1/2。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哥斯达黎加、墨西哥、洪都拉斯和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对华出口产品的93%为高技术产品,如微电路和通讯设备等;其余3国对华出口产品中,技术型产品的比重超出了50%。

 

妥善处理贸易摩擦

贸易是中拉双方实现经济利益的主要途径,然而近年来中拉贸易摩擦不时发生。WTO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拉美对外贸易保护措施的主要对象,拉美对华反倾销的强度已超越其对华贸易的实际水平,也超出世界对华反倾销的平均强度。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阿根廷和巴西等国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救济措施更加频繁,中拉贸易摩擦有加剧之势。

中拉贸易摩擦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双方竞争力的冲突,而诱发因素则是中国在拉美的贸易过度集中。商务部贸易统计数据表明,75%以上中拉贸易发生在中国与巴西、墨西哥、智利、阿根廷和委内瑞拉5国之间;同时,中国与拉美多数国家的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仅同哥斯达黎加、墨西哥和洪都拉斯等少数国家发生产业内商品交换。贸易的高度集中导致中国部分出口产品对伙伴国的竞争性产业形成一定冲击,从而极易引发双边贸易摩擦。而降低集中度是缓解中拉贸易摩擦、促使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

中拉关系目前处于快速上升时期,尤其与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拉美大国的关系正逐渐由双边向全球层次迈进,在国际多边议题中的战略互动逐步增强。在恢复世界经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及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等诸多新的多边领域,中拉怀有诸多共识,持有相同或类似立场。随着中拉的利益交融点不断增多,无论是深化双边关系,还是在全球议题中的多边合作,双方不仅要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利益,而且还应进一步扩大战略共识,深化战略互信,从战略高度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朝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发展。

(郑秉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所所长、研究员, 孙洪波为该所助理研究员,岳云霞为该所副研究员)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更多专题 更 多
“嫦娥奔月”专题报道
2008北京奥运会大盘点
中国话剧 百年舞台
超越梦想—纪念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
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
香港明天会更好
60年:从荒原到粮仓
改革开放30年专题报道
更多图集 更 多
长安街的往昔
新中国“第一”
进城一甲子——写在上海解放六十周年之际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
新中国体坛上的第一
直击三通:一日生活圈
克拉玛依三十年的变迁
回顾中美建交三十年
北平解放60周年
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