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画师自备的点点灯光在夜幕的映衬下分外耀眼 (陈姌摄)
画师的工作时间随游客数量而定,一般从每天中午开始,直至午夜结束。每位画师,无论男女,皮肤由于常年暴露在户外而变得黝黑;他们的坐椅旁都有一个大手提包,里面装着折叠伞、棉袄、电瓶灯、水壶和干粮;他们的双手看起来总是很粗糙,指甲缝里布满了常年作画残留下来的铅笔末。除了要忍受风吹日晒雨淋和夜晚松花江畔袭来的阵阵寒风,哈尔滨冬天最高零下十几度的气候条件也决定了街头艺术画廊始于“五•一”止于“十•一”的短暂性和季节性。于是,在不作画的日子里,老宋又变身为冰(雪)雕师,为本地和外地的冰雪旅游文化节赶制参会作品。他笑说自己的职业不仅与艺术有关,还与哈尔滨市旅游产业息息相关——夏天为打造“冰城夏都”城市品牌增添艺术气息;冬天为国际冰雪节而忙碌。
“可以吃苦,但不能低三下四”是老宋的职业准则。经过十年历炼,如今,老宋以随缘的态度待客,娴熟的技艺将作画时间严格控制在15分钟以内,每天最多可以画20多人。收费标准也比以前各涨了10元。
身体健康,过简单、和谐的生活是老宋的愿望。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老宋裹上棉袄、戴上露指手套和护膝,点亮画架旁的三盏小射灯。
“画得还真挺像的!”一位站在画架前仔细端详他自画像的游客轻叹道。
“来,画一张吧!”坐在画架后面的老宋微笑着用略带沙哑的嗓音说,“十几分钟而已。”
游客笑了笑,欣然在老宋对面坐下。
“好,看我手。脸再稍微往右侧一点儿。好,保持住,别动……”
借着昏黄的灯光,老宋上下打量了游客一番之后,从破旧的铅笔盒里取出一支2B铅笔,在刚刚夹好的白纸上开始了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