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专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封面故事:城·事·人>>> 60年·人>>> 老外看中国
美国资深记者:中国30年最大变化是每个普通人
· 时间: 2009-09-21 ·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芝加哥7月26日电(记者胡光耀 报道员柯楠)美国资深记者、《芝加哥论坛报》前副主编蒂姆·麦克诺蒂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时隔30年再访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他印象深刻。

蒂姆说:“30年后再回中国,走在中国的大街小巷,我发现有太多的变化。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固然令人惊讶,但是人们充满自信的这种变化更是令人深思。”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蒂姆作为《芝加哥论坛报》常驻中国记者,与其他7名美国记者率先获准进入中国。他们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到中国常驻的美国记者。他回忆说,当时从香港进入中国内地时,就像到了另一个世界,人们的穿着极其单调,大街上行驶的小轿车极少,都是自行车,能够看到的西方电影也只有《尼罗河上的惨案》等很少的几部。

2008年,当他和妻子再次来到北京,他们对城市里壮观的车流、现代化的建筑感到震惊。当他深入城市,通过和各行各业的中国人交流聊天,蒂姆发现,眼前的现代化基础设施还只是中国外在的变化。

蒂姆说,“和不少中国人交谈后,我才认识到30年来变化最大、最深刻的是中国人,每个普普通通的人”,“每个人都乐于交谈,乐意告诉我他们对各种各样事情的看法,包括文化、生活、经济,以及对西方人的看法等”。他还说,“在30年前,被他采访的中国普通人不愿意多谈。如今,人们都愿意讲述个人感受,我感到这是个开放、自信的民族。”

蒂姆感叹:“美国的现代化发展用了一二百年时间,而中国仅在30年的时间里就变得足以让世人惊讶!”他祝愿,美中两国人民交流越来越多,双方能更深刻、全面地相互了解。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更多专题 更 多
“嫦娥奔月”专题报道
2008北京奥运会大盘点
中国话剧 百年舞台
超越梦想—纪念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
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
香港明天会更好
60年:从荒原到粮仓
改革开放30年专题报道
更多图集 更 多
长安街的往昔
新中国“第一”
进城一甲子——写在上海解放六十周年之际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
新中国体坛上的第一
直击三通:一日生活圈
克拉玛依三十年的变迁
回顾中美建交三十年
北平解放60周年
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