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专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解读中国>>> 海外评论
中国“美丽转身”是如何实现的?
· 时间: 2009-09-21 · 来源:新华网

 

金秋时节,新中国60华诞款款走来。

从一个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国家,变成一个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发展中大国,60年来,中国实现了令世界惊羡的“美丽转身”。

在世界的“中国通”看来,中国的“美丽转身”是如何实现的?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征程上,中国还将面临怎样的考验?

 

没有中共这个“主心骨” 哪有中国如此巨大跨越

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前的100年中,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只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才赢得了独立和解放。

同样,新中国成立后的革命、建设、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这个“主心骨”。对此,世界上一些“中国通”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感触颇深。

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圣保罗孔子学院院长路易斯·安东尼奥·保利诺认为,建设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无疑是个很艰巨的任务,只有中国共产党这样强有力的政党才能让全体人民团结起来,把国家建设作为每一个人的目标。

“尽管中国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但中国共产党利用其集体智慧,制定了先进而完善的政策,排除万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苏丹喀土穆大学中文系教授奥斯曼·哈桑·奥斯曼说。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已成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执政党效法的榜样。

叙利亚阿拉伯复兴社会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叙统一报业集团总裁赫拉夫·阿里·米夫塔哈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国家,而人民团结在这个党的周围,政党、政权和人民都为发展经济这一目标而努力。

 

没有坚持不懈的探索 怎能寻找到正确的方向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进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无数曲折和坎坷。世界的“中国通”们认为,中国政府和人民在不断摸索中前进,也正是在摸索中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说,中国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国不仅总结自己的历史经验教训,还总结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

郑永年说,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许多中国人对资本采取的是一种敌视态度,认为不需要资本,要消灭资本,要消灭市场。但后来认识到,光有计划经济是不行的,也要有市场经济。“有了这个教训之后,就有了改革开放,大家的思想就解放了。正如邓小平所说,市场这个东西资本主义可以使用,社会主义也可以使用”。

日本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庆应义塾大学教授国分良成认为,正是出于对“文革”的反思,中国才开始集中精力搞现代化建设,在政治上也结束了领导干部终身制。

国分良成还说,在1990年前后的两三年里,中国经历了国内的政治风波以及国际上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经受了巨大考验。从这一系列考验中吸取经验教训,邓小平1992年发表了南巡讲话,中共十四大最终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实现了经济路线的全面转换。

 

不坚持走自己的路 中国怎能独立自主发展

世界“中国通”们认为,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之所以能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是机械地、教条地照搬西方的发展模式,而是从本国国情出发,坚持走自己的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米夫塔哈说,中国把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优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具有特殊的典型意义。

他说:“中国放弃了计划经济消极的东西,保留其积极的方面,吸收了市场经济积极的东西,创造了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他认为,这种经济体制有利于国家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有利于对经济工作运行和市场的监督与调控。正因如此,中国没有陷入目前许多欧美国家已经陷入的金融危机。

“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经验是独一无二的,”他说。

古巴哈瓦那大学国际经济研究中心教授胡利奥·A·迪亚斯·巴斯克斯说,中国选择的发展模式是崭新的,不同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纷纷效仿的西方模式。

 

在民族复兴征程上 中国人民依然任重道远

60年开拓奋进,60年峥嵘岁月。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取得了令世界惊叹的辉煌成就,中国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前面要走的路依然相当漫长,还有种种艰巨的任务需要完成。对此,世界“中国通”们直抒己见。

保利诺说,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一支重要力量,但发展还不平衡,一些地区还相对贫穷。这是中国面临的一大挑战。

郑永年说,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就是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问题。“这个东西能不能成功,将决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可持续发展。以前那种不讲环境,不讲社会成本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表示,中国的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但土地和水资源占世界的比例则要小得多,可持续发展对中国来说至关重要。

经过6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新中国实现了“美丽转身”。历史告诉未来,也告诉世界:中国的明天一定会变得更美好!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更多专题 更 多
“嫦娥奔月”专题报道
2008北京奥运会大盘点
中国话剧 百年舞台
超越梦想—纪念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
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
香港明天会更好
60年:从荒原到粮仓
改革开放30年专题报道
更多图集 更 多
长安街的往昔
新中国“第一”
进城一甲子——写在上海解放六十周年之际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
新中国体坛上的第一
直击三通:一日生活圈
克拉玛依三十年的变迁
回顾中美建交三十年
北平解放60周年
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