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专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封面故事:城·事·人>>> 60年·人>>> 共和国的普通人
胡飞和他画笔下的重庆记忆
本刊记者 金多优 · 时间: 2009-09-17 · 来源:北京周报网

 

今年3至6月初,在重庆新华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上,一本名为《关于这座城市的记忆》的漫画书连续数周排名第一 ,并成为今年上半年重庆图书市场上最叫座的单本图书。销量的大幅上涨和网络点击率的蹿升立即引来人们对此书名不见经传的80后作者胡飞的关注。

胖胖的身材、大大的黑框眼镜、憨厚的微笑、爽快的性格是胡飞带给记者的第一印象。1983年出生的他是地道的重庆人,从小随爷爷奶奶在大渡口区的老宅长大。

在胡飞眼里,这座城市现在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吊脚楼、无轨电车、两江索道、大烟囱、老茶馆等等,这些属于重庆的城市符号,现如今,有的已经彻底消失,有的仅仅作为这座城市的象征才得以保留。

尽管如此,它们永远承载着重庆人对这座城市的回忆,是人们记忆中无法抹去的部分,正是它们成就了今天的新重庆。胡飞说,这也是他创作这本漫画书的生活源泉。

 

漫画人生

胡飞走上画画这条人生道路纯粹是因为兴趣。“记得最早画画时只有五六岁,我一边看动画片,一边就在纸上画花仙子。后来我开始画心目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形象。”

胡飞真正从一个“业余画画的”转变成“职业选手”是从初中毕业后考入四川美术学院附中开始的,之后他又考上了川美影视艺术系动画专业。2006年,完成了正规高等美术教育的胡飞开始在网上“试水”自己的作品,《我是如何泡上邻家小妹的》(简称《邻家小妹》)、《职场新人悲喜录》等原创漫画均被发表在猫扑、大渝Q吧等论坛上,点击率达到300万以上并被各大网站纷纷转载。

“漫画自己身边的事儿”是胡飞作品的一大特点,“我的素材都来源于自己的生活,比如《邻家小妹》这本书讲的是我和老婆的恋爱结婚经历,《职场新人悲喜录》讲述的则是我毕业后去的第一家公司里发生的趣事。”

 

城市记忆之一:气包车

在任何一个城市,交通工具的变化往往最能体现这座城市的变迁。“拒绝”自行车的“山城”重庆也不例外,胡飞对此深有感触。

“在那个没有私家车的年代,公共交通和双腿是这里居民出行的唯一选择。从我刚记事开始,每周都会乘坐一种叫‘气包车’的交通工具去看望住在郊区的爷爷奶奶,这种车外表和普通的汽油燃料车一样,不过在车顶上放置了一个几乎和车身等大的黑色气囊--里面装着天然气。当汽车从始发站出发的时候,气囊是满的,一趟来回,气囊就瘪了。”

“在那个交通资源匮乏的年代,乘坐气包车可是一种刺激的经历。在等车进站的时候,就要预判好车的停车位置,以便抢占有利‘地形’,如果选位不好,处于队伍外围,那么对不起,你很可能就坐不上这班车了。我们这班小孩子,常会被父辈们从窗户塞进车里‘占位子’,”胡飞饶有兴致地回忆着,“夏天挤车是别有一番‘滋味’的--在闷罐一样的车厢里,散发着各种‘迷人’的味道,汗臭、脚臭、狐臭……全都混杂在一起,躲也没地儿躲,只能熬到到站下车。”

如今在重庆,气包车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

 

城市记忆之二:两江索道

与气包车同等重要的交通工具--两江索道现在仍然得以保留,尽管它存在的象征意义早已经远离了其原有的使命。

两江索道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建起来的空中交通线路,从城市楼群中穿梭连接两江三岸,为全国独有。两江指长江和嘉陵江,故而两江索道即嘉陵江索道和长江索道。其中,嘉陵江索道于1982年1月建成,是中国的第一条客运索道;而1987年10月建成的长江索道更是有着“万里长江上第一条跨江客运索道”的美誉。

在胡飞的记忆中,两江索道曾经是人们横渡两江最快捷的工具--当时,人们过一次江乘公交车需要花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而索道只需要十分钟不到。

站在横跨嘉陵江的索道上,胡飞指着远方的一架架大桥说,“那时候根本没有那些桥,想过江的汽车都一辆一辆排在岸边,采用轮渡的方式到达江对岸,如果运气不好等一两个小时是常有的事儿,现在不堵车的话两三分钟就到对岸了。”

作为中国的四大直辖市之一,重庆现在已经建立起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以前只能靠走路到达的地方现在不仅可以乘坐公交车,打车,还可以乘坐快捷的轻轨,未来还可以选择正在兴建的地铁。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应该永远感谢并记住那些对这座城市做出过贡献的交通工具,因为它们曾经用自己的身体承载着一种生活方式,甚至也代表着一种重庆文化。”胡飞说。

 

城市记忆之三:烟囱

在重庆这座重工业城市,曾经林立着数不清的烟囱,土生土长的重庆大男孩胡飞从小便有一种烟囱情节。

“小的时候我总在奶奶的带领下送爸爸妈妈去上班,当看见载着父母的汽车越开越远,我哭个不停,这时奶奶就会指着远处的大烟囱,安慰我说‘不哭,爸爸妈妈就在那儿’,”胡飞回忆着,“到了晚上,我又会早早地来到车站,望眼欲穿地死死盯着从烟囱那边驶来的汽车,盼望着爸爸妈妈能在眼前驶来的这辆车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工厂的铁饭碗变成了泥饭碗、纸饭碗,很多人甚至没有了饭碗,但日子依然要过,于是父亲下海经商,母亲下岗回家照顾我的生活,直至中学毕业。从那时起,我也无须再日日守望着远方的烟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些企业职工失去了工作,下岗在家待业或另谋出路。胡飞讲述的故事是这段历史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的现代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商品房走进人们的生活,污染环境的大型工厂逐渐被拆除、迁走,伴随着它们离开的当然还有那些烟囱。

胡飞说,现在重庆的空气质量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以前人们在下毛毛雨时穿着白衬衫走在旧工厂附近,回到家衣服上全是小黑点儿。“尽管如此,每当我看到路上耸立的烟囱时,还是会有些伤感,会怀念守望烟囱的童年。”

 

城市记忆之四:十八梯

在80后的胡飞看来,重庆还有一种叫做“十八梯”的生活是不能忘记的。十八梯是这座城市台阶的代表,这条百年的石板阶梯连接了上半城繁华的解放碑、较场口和下半城破落的储奇门地区。

“十八梯代表着一种生活,生活在这里的老人们保持着重庆最原始的生活方式:他们住着竹片和黄泥编成的吊脚楼,每天天不亮就打着哈欠起来在屋外生火做饭,吃罢早饭便找个常去的茶馆泡杯浓浓的沱茶,打打牌,摆摆龙门阵(闲聊天)。”胡飞认为,尽管这种安逸的生活与当下快速的生活节奏格格不入,但这里就像老北京的胡同文化一样,早已成为重庆文化的一部分。“十八梯快要拆了,这里将成为地铁的出口。当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遍布城市,再也看不到它原来的模样时,我希望我们的后辈还能知道重庆曾经有一种叫做‘十八梯’的生活。”

站在重庆南山的一棵树观景台上,俯瞰渝中半岛的夜景,胡飞感慨万分,“二十年前站在这里,解放碑还是最显著的建筑。”而如今,这一重庆的“精神堡垒”早已隐藏在高楼林立的都市之中。“在感谢经济发展让我们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的同时,我希望用画笔记录下这座城市正在消失的东西,记录下一段属于你,也属于我,更属于这座城市的记忆。”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更多专题 更 多
“嫦娥奔月”专题报道
2008北京奥运会大盘点
中国话剧 百年舞台
超越梦想—纪念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
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
香港明天会更好
60年:从荒原到粮仓
改革开放30年专题报道
更多图集 更 多
长安街的往昔
新中国“第一”
进城一甲子——写在上海解放六十周年之际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
新中国体坛上的第一
直击三通:一日生活圈
克拉玛依三十年的变迁
回顾中美建交三十年
北平解放60周年
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