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专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封面故事:城·事·人>>> 60年·城>>> 西安
西安地方志:“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本刊记者 吕翎 · 时间: 2009-09-17 · 来源:北京周报网

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孙亚伟讲述西安的变迁。(石刚摄)

西安最早建城大约在公元前12世纪,距今已有3100多年未间断的城市发展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21个王朝和政权在这里建都,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闻名遐迩的“丝绸之路”就是以西安为起点的。

1949年5月20日,古都西安和平解放,这座拥有着无数文物珍宝的城市避免了毁于一旦的危险。60年来,作为中西部开发的关键城市,新中国给这座古老的城市带来了怎样的沧桑巨变呢?为此,《北京周报》最近采访了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孙亚伟,聆听这位历史的记载者讲述这座古城最近60个岁月的故事。

 

《北京周报》:作为一名历史的记录者,您看待城市的发展变迁与普通人的角度会有什么不同?

孙亚伟:“国不可无史,郡县不可无志”,这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国历代都把修志作为一种官职、官责,并颁布政令对修志进行统一规范。1957年,国务院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国家12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纲要(草案)。十年动乱期间,地方志编修工作因故中断。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志编修重新启动。

地方史志书,是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它是从事物发展联系的角度综合记述一地各项事业的兴废、教训与经验,而普通人是通过自己的所闻所见和亲身经历对周围的变化有一种直观的感受和看法,两者有一定的相同点,不过地方志对事物的记述更全面,更客观。

 

《北京周报》:解放前西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如何?解放后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就?

旧中国的西安是一座畸形消费城市,经济萎缩落后,和当时国内其他区域中心城市比较,在商品经济、工业基础、交通运输、市政设施、文化教育等方面基础都是最差的。

近代工业发展滞缓,直至1934年底陇海铁路通车西安,交通运输条件改善,机器工业才渐具规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沦陷区资金、人员大量流入,形成以纺织、食品、服装为主的轻工业经济,但直至1949年全市工业产值仅1.06亿元,远远落后于全国同类城市。

解放初期,中共西安市委和西安市人民政府面对极其困难的财政经济状况,首先着手稳定物价,控制恶性通货膨胀。经过三年的努力,1952年西安市国民生产总值比1949年增长78.3%,国民收入比1949年增长64.5%,工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68.3%,地方财政收入比1949年增长12.78倍,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均超过解放前的最高水平。

1953年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西安被确定为工业化建设重点城市之一。国家在西安的基本建设投资达12.62亿元。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中,布点在西安的占17项,项目之多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一批机械、纺织、航空、电力设备、仪器仪表及国防工业大型骨干企业的兴建,为西安工业经济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初步形成电工、纺织、竣工和飞机制造等工业区。根据第一个城市发展规划,西安以老城为依托,向东、西、南三面扩展,在保持古城棋盘式辐射格局的基础上,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各异的行政商业区、工业区、文教区、铁路枢纽区、物资仓储区和生活居住区。

改革开放后,西安经济总量以年均12.3%的速度增长,2008年增速达到15.6%,创近15年来新高。到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1.89亿元增加到2190.04亿元,60年间生产总值翻了10番。经过60年的建设,西安综合实力不断壮大,城市功能加速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已从一座畸形消费城市发展成为现代加工工业基地、科研与高等教育基地、国际旅游城市、商贸中心城市。

 

《北京周报》:1949年建国以后,西安市的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有了什么变化,先后经历了哪几次大规模的城建规划?

孙亚伟:通过解放后西安市编制的四次总体规划,我们可以看到现实城市性质的变化:

五十年代编制了第一轮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1954年-1972年):规划所确定的城市规模为:中心市区131平方公里,人口120万。城市性质为:“西安是以轻型精密机械制造和纺织为主的工业城市。”规划在依托现状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了城市的功能分区:中心为商贸居住区,南郊为文教区,北郊为大遗址保护区、仓储区,东郊为纺织城,西郊为电工城。它的实施形成了西安现代化城市的雏形,为以后西安的健康有序地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八十年代编制了第二轮西安城市总体规划(1980年—2000年):规划所确定城市规模为:中心市区面积162平方公里,人口180万。城市性质为:“西安将建设成为一座保持古城风貌,以轻纺、机械工业为主,科学、文教、旅游事业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该规划确定了“显示唐长安城的宏大规模,保持明清西安的严整格局,保护周秦汉唐的重大遗址”的古城保护原则,进一步加大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本次总体规划的实施,巩固了西安作为世界著名古都的地位,并逐步构筑起以西安作为西部特大城市和陕西省省会城市的构架。

九十年代编制了第三轮西安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2010年): 规划确定的城市规模为:到2010年中心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在310万人,城市面积为275平方公里,中心市区面积175平方公里。城市性质为:“西安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名城,我国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北方中西部地区和陇海兰新地带规模最大的中心城市,陕西省省会。”按照“保护古城,降低密度,控制规模,节约土地,优化环境,发展组团,基础先行,改善中心”的原则,形成“中心集团,外围组团,轴向布点,带状发展”为特色的城市布局结构,避免中心城市“摊大饼”式无序蔓延,引导城市向多中心的空间模式发展。该规划的实施为把西安建设成为外向型的现代城市奠定了良好基础。

2008年国务院批复的西安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

城市性质:西安是陕西省省会,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城市。

城市特色:将是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

城市规模:到2020年,西安市域总人口规模为1070.7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规模为850.67万人。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更多专题 更 多
“嫦娥奔月”专题报道
2008北京奥运会大盘点
中国话剧 百年舞台
超越梦想—纪念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
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
香港明天会更好
60年:从荒原到粮仓
改革开放30年专题报道
更多图集 更 多
长安街的往昔
新中国“第一”
进城一甲子——写在上海解放六十周年之际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
新中国体坛上的第一
直击三通:一日生活圈
克拉玛依三十年的变迁
回顾中美建交三十年
北平解放60周年
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