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专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封面故事:城·事·人>>> 60年·事>>> 国际
李凤林:中俄关系进入最好的时期
本刊特约记者 李滔 · 时间: 2009-07-03 · 来源:北京周报网

 

在中、俄迎来两国建交60周年之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前驻俄大使李凤林在接受本刊专访时,回顾了两国关系的历史,评价现状并展望未来。

 

《北京周报》:谈中俄(苏)关系,我们很自然就会想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您如何评价这两个条约?

李凤林:这两个条约都具有标志性的意义。或者说,可以总体地概括两国关系在这60年里“质”的变化。

1950年2月14日,中国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个条约是中国同苏联结盟的条约。当时,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一边倒”——倒向苏联一边。关于“一边倒”的问题,毛泽东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里面已经做了非常详细的阐述。回顾历史,我认为,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向苏联“一边倒”是历史必然的选择。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在外交上向苏联“一边倒”,并把这种“一边倒”扩大为全盘学习苏联、照搬苏联模式,我们付出了沉重的历史代价。

当时,中苏两国之间力量对比悬殊,苏联对中国采取了一种“老大哥”保护“小弟弟”的态度,即苏联承担了保护中国的责任。中苏签订政治军事结盟的条约,一方面是对新中国的安全和国家建设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我们照搬苏联的发展模式(当时叫“苏化”),使我们后来在建设的过程中也走了不少弯路。这是历史的教训。

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中俄关系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中俄关系实际上经过多年的探索、相互适应,已经在普遍使用的国际关系准则的基础上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两国的关系。从1992年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到1994年确立为建设性的伙伴关系,到1996年定为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再到2001年签署了《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我认为《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是一个新的标志——确定了两国新型关系的一个条约。所以,两国关系一直沿着持续、稳定、日渐成熟的轨道不断的向前发展。

可以说,现在的两国关系已经进入了近400年的中俄交往史中最好的时期。这种关系是一种真正平等、信任的伙伴关系,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世代友好、永不为敌,永远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这是两国关系置于更现实的基础上,双方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利益独立自主的处理国际事务,既充分照顾对方的关切,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给予支持,同时也不排除在合作中的公开竞争。这种关系符合国际局势发展的大潮流,同时也最具有生命力。

 

《北京周报》:60年来,两国在军事方面的合作一直备受关注,目前是什么样的状况?

李凤林:中俄军事合作内容广泛,包括军事技术合作、武器装备买卖、情报交换,等等。军事合作是中俄关系最具特色的一面,是大国关系中独一无二的,体现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特殊性。两国的军事技术合作是双赢的。

中俄军机合作有着广阔的前景,目前这方面的合作正在继续。比如,现在双方在进行的大飞机和重型直升机的合作;同时,也在探讨合作的形式。我想,在这方面还会不断有新的进展。

中方尊重俄方提供某些武器装备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关切。实际上,现在双方也在积极讨论、制定一些保护双方知识产权的办法。知识产权的问题完全可以按照国际通用的办法妥善的加以处理。

 

《北京周报》: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会给中俄关系带来哪些新变化?

李凤林:中俄关系无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方关系之一。它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双边关系的范畴。这种关系的进一步巩固与发展,对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世界局势正处在大变动和大调整的时期,国际格局已经进入一个质变的转折时期,大国关系也同样处在大调整的时期。

我认为,大国关系应该抛弃那种利用矛盾、联合一方反对第三方的“冷战思维”,而要以“合作、共赢”的理念应对全球的威胁与挑战。大国之间任何一个双边关系都有其特殊性,有矛盾,也有共同利益。需要求同存异,实现共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一贯主张俄美关系保持良好的关系,也希望俄罗斯同欧洲不断改善关系。我相信,这也是必然的趋势,因为这符合各方面的根本利益。

 

《北京周报》:中俄两国同在金砖四国之列,也在20国集团之内,就如何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您认为两国应该进行怎样的合作?

李凤林:国际政治格局的实质是力量对比。冷战后一大批新兴国家,包括金砖四国的崛起,使改变现行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问题更紧迫的提上议程。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导致了全球的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的缺陷和系统性的风险。在这个问题上,中俄两国的立场基本上是一致的,要改变现有的货币体制,增加新兴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权利,还有发言权,这也是金砖四国的共同要求。

在这个问题上,中俄两国在几年前就通过包括高峰会议宣言、声明,已经提出来要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问题。这也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部分。

 

《北京周报》:俄罗斯“开发远东”战略与中国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计划被外界解读为“相辅相成”。您如何评价近年来中俄两国在这方面的合作?

李凤林:因为是毗邻地区,二者确实有相辅相成的一面。这几年,双方已经为此做了一些工作,还有一些规划,但进展不大。我个人认为,主要问题在俄方——首先,开发一个地区需要四个条件,即资源、财力、技术和人力。俄罗斯目前的情况是资源不缺,但另外三项都不具备。因此需要国际合作,但俄罗斯还没做好心理准备。其次,俄罗斯对于远东实现区域一体化的方向犹豫不决,总体战略至今仍未确定。

中俄之间实际上已经在做一些准备工作。就合作来讲,中俄边界问题已经彻底解决,应该解除了俄罗斯人对远东问题的心理障碍。但是这恐怕还需要时间。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的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在考虑远东开发问题,包括制定合理的、可控的移民政策。当然,这个移民主要不是来自中国,而是独联体国家移民,因为如果没有人,那么大的地方700万人口,无论如何是难以开发的。

现在,中俄之间能做到的就是逐渐开展一些项目的合作。从前景上看,这肯定是推动两国各方面合作的一个很有潜力的地区。

 

《北京周报》:中俄两国在经贸关系方面的现状及主要问题是什么?

李凤林:中俄经贸合作首先应该强调的就是它不仅限于能源合作,能源合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中俄经贸合作这些年有了很大进展。比如,200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550亿美元。发展趋势还是好的。但存在两个问题——贸易平衡问题和俄罗斯对华机械设备的出口比例减少。我相信,通过双方的更多沟通,是可以慢慢解决的,但是这离不开市场经济的规律。

中俄之间的贸易一方面确实还不符合两国所具有的实际潜力;另一方面,目前的水平大致符合中俄两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所以需要慢慢推动。中俄经贸关系应该不仅限于货物的买卖关系,更应该扩大到科技、投资领域。两国可以相互投资、联合办厂,包括共同到第三国开发。总之,要创造新的合作形式。我想,这些事情都是双方需要长期努力的大方向,前景肯定是看好的。

 

《北京周报》:您如何评价在两国分别举办“语言年”的意义?

李凤林: “语言年”是两国关系的一件大事。前两年,两国分别举办了国家年——“俄罗斯年”、“中国年”;今年是中国的“俄语年”,明年是俄罗斯的“汉语年”。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深入发展、交往的增多,自然就会提出增加相互信任。信任从哪里来?通过相互了解、长期交往沟通,才能达到相互了解的目的。

语言既是交流的一个桥梁,又是文化的载体。现在,中俄之间有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交往。这种交往需要懂得语言的人作为桥梁。我认为,以“俄语年”为契机,可以推动中国的年轻一代认识到学习俄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学俄语。

 

《北京周报》:您对中俄关系的前景有何期待?

李凤林:60年风风雨雨、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应该说,经过这60年,现在的中俄关系已经进入了一个良性发展的成熟期。两国间不存在任何妨碍关系发展的政治问题。即使发生了不同意见,两国都可以通过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精神妥善解决。国际形势的发展和两国自身的发展都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战略性的伙伴关系。我想,这一点双方都非常明确。

我想,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俄两国经过多年的曲曲折折,总结经验教训,现在所建立起来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一定会保持和发展。因为这不仅符合两国的长远战略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更多专题 更 多
“嫦娥奔月”专题报道
2008北京奥运会大盘点
中国话剧 百年舞台
超越梦想—纪念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
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
香港明天会更好
60年:从荒原到粮仓
改革开放30年专题报道
更多图集 更 多
长安街的往昔
新中国“第一”
进城一甲子——写在上海解放六十周年之际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
新中国体坛上的第一
直击三通:一日生活圈
克拉玛依三十年的变迁
回顾中美建交三十年
北平解放60周年
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