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专题>>> 纪念北京周报创刊50周年>>> 纪念活动
成长并烦恼着
吕 翎 · 时间: 2008-03-06 · 刘云云

 

首先非常感谢领导给我这个机会,让我能在前辈面前畅谈理想和对新闻的追求,并且和你们探讨工作中的一些问题。

在北京周报社工作了将近四年,我在经济新闻写作和编辑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从一开始的一知半解,到现在能独当一面成为“市场信息”专栏的记者,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由于我并非新闻专业毕业,而且大学毕业前没有想到过自己会和新闻结缘,所以刚开始对新闻都只有一种模糊的概念。那时候,我虽然明白外宣事业的重要性,可是却对如何做好外宣工作还是不得要领。那时幸亏有领导同志开办的不同的讲座,让我们对什么是新闻,什么事外宣,也深刻地让我感觉到了这项工作的复杂性和伟大性。我所采写的有关安乐死的《死亡的权利》获得了局里2005年优秀新人期刊文章奖。这个奖项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触动,因为它让我知道新闻的力量,同时也明白自己在写作方面的确是有些长处,能为外宣事业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紧接着下一年,我采写的关于同性恋的文章又获得了局里的“优秀期刊文章奖,”并被大量转载,这次的获奖更让我对自己在新闻写作方面有了更为肯定地认识。其实一点都没有想到一个非新闻专业出身的我能连续两年取得这样的成绩,让人匪夷所思。

刚进周报的时候,由于我所做的工作和我的大学里的专业不太相符,而且周报的待遇和我对自己的期望相去甚远,我一直没有想过自己会在这里长期呆下去,屡屡都有逃走的想法,在单位里,叫得最响的也是我。可是转眼四年过去了,我还是呆在北京周报,并且越来越热爱这份事业,说起来,我要感谢2006年中的那场分组改革。从此中英文融合,按专业来分组。

我被分到了经济组,也终于能干上和我的专业对口的事情了。但是没想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归学,真正到用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学的那些东西太理论化了,不切实际。记得刚进经济组的时候,我把 A-share market 搞成了 Asian market. 同事们都对我极其不屑,一个自称学商务英语,西方经济学的人,连什么是A股都不知道。实在惭愧。从那时起,我才明白人外有人,自己知道的一点点皮毛根本就不值一提。于是我开始恶补经济金融方面的指示。自己的言行举止也稍微注意了些,不再像从前那样眼高手低,夸夸其谈。为了对整个的经济有更切身的体会,我从买基金,察看基金净值这些简单的事情做起,到后来买股票,虽然赔大了,但是我并没有很懊悔。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我不相信一个不玩股票的人能真正的懂经济。股市的起伏促使我去寻找背后的经济根源,分析经济现象,再加上大学里的专业背景,我很快掌握了整个宏观微观经济的基本面,也由一个翻译逐步成长为真正的经济报道记者。也接手了“市场信息”栏目的编写工作。

现在,我最近最为烦恼的事情就是:我发现自己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少,还有太多的东西一知半解,我还是觉得缺少一个非常系统的培训,缺少严格的学习监督机制,缺少经济学专家的带领。只有形成了系统的经济报道体系后,我们才能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活泼。

希望前辈们能从自身的实践出发,今后给我们这些青年同志们一些宝贵的指导意见。非常感谢。

我在北京周报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宝贵的采访经验,和渐渐提高的英文写作水平,在这里,我要感谢北京周报提供给我们青年人的这个平台。

谢谢大家,也谢谢领导给我这个宝贵的发言机会。

(该文为北京周报社青年员工代表在《流金岁月——我与周报》座谈会上的发言,发言者为英文版经济组编辑)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