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去过大庆的人很难把“大庆”和“中国魅力城市”联系在一起。
提到大庆,闪过脑海的不是石油,就是铁人王进喜;或者,是满地流油,遍地磕头机的一派石油之城的繁忙景象。
但是,当记者来到大庆的时候,看到的是一座时尚的现代化都市:高楼林立,街道整洁,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的街心广场和片片湿地湖泊向人们叙说着一个鲜为人知的大庆。
应油而生
大庆是一座应油而生,应油而兴的资源型城市。1979年,也就是大庆油田发现后的20年,大庆市正式建立。当地居民告诉记者,大庆市和别的城市最大的区别是每个区之间隔的距离特别大,有的甚至超过100公里。哪里开采出了大油田,哪里就会形成一个区,然后配套设施才跟上。
在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里,大庆从盐碱地中拔地而起,跻身中国经济百强城市,先后获得中国十佳魅力城市、中国最具魅力的金融生态城市等多项荣誉,并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内地最适宜开设工厂的城市之一。
副市长栾莹介绍,大庆作为全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石化生产基地,开发建设以来为国家创造了“三个第一”:一是原油产量第一,累计生产原油19.5亿多吨,占全国同期陆地原油产量的41%;二是上缴税费第一,累计上缴国家利税并承担原油价差1.35万亿元,连续3年上缴利税超千亿元;三是原油采收率第一,主力油田采收率达到50%,超过国际先进水平10到15个百分点。
大庆人还形成了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核心内容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保:任重而道远
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时,大庆人没有忘记对自然的报答。
大庆市自2002年以来连续5年被黑龙江省政府授予全省环保目标考核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先进城市,双双名列第一。
看着眼前的碧水蓝天,百鸟飞翔的景象,记者很难想象大庆老一辈人对这座城市过去的评价:灰蒙蒙的天,臭烘烘的水泡子,连鸟雀都无法生存。
香港《文汇报》驻黑龙江记者站王润涛告诉《北京周报》记者,大庆靠油吃油,丰衣足食,但每一届市政府领导班子都会把环保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为了保护地表环境,大庆的输油管道基本都埋在地下,原油开采出来以后直接测量然后经地下管道直接运送到炼油厂以及其他需要的地方,不仅避免了城市中管道林立的繁杂局面,而且避免了原油泄漏给环境带来的污染。
他们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坚决控制了新污染源产生,同时,还加快了老污染源治理,相继建设了油田公司含油污水生化处理站、炼化公司污水回用工程等180多个废水、废气和固废处置利用项目。
现在的大庆,正在为打造“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中国温泉之乡”的目标而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当人们再次提到大庆的时候,印象中将不再仅仅是石油王进喜,还有湿地和片片草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