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不仅拥有丰富的石油,还有丰富的湿地资源,湿地面积达到64.1万公顷,约占全省湿地面积的1/6。 (石刚摄)
大庆,石油,资源型城市。
大庆,湿地,旅游型城市。
大庆的关键词正在悄然转变。
当人们都在担忧石油开采殆尽之后的大庆该做如何抉择时,大庆市政府、人民已经为子孙后代谋划好了将来。
6月18日,大庆首届湿地文化节隆重开幕。这个将持续3个月的文化节,将向全国人民展示作为“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国温泉之乡”的魅力。
“举办湿地文化节,是大庆谋划长久繁荣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副市长栾莹说,它标志着大庆从一座资源型城市向利用湿地资源、向综合型城市发展的战略转变。
百湖之城
在今天的大庆,除了开采石油的磕头机,随处可见的还有大面积的湿地、芦苇,以及盘旋在湿地上空的各种鸟类,它们是这座城市新的名片。
大庆地处黑龙江西部松嫩平原,松花江和嫩江两江环抱。根据大庆市政府提供的资料,湿地面积达到64.1万公顷,约占全省湿地面积的1/6。同时,形成了150多个天然湖泊,有240多种鸟类生活在这里,是丹顶鹤、白枕鹤、白天鹅等珍稀鸟类最理想的栖息地。
湖在城中,城在湖中,原始的湖泊和现代化的城市交相辉映,“百湖之城”的美誉决不是虚名。并且,大庆地热前景可观,是国内罕见的大规模地热富集区,静态储量达3000亿立方米,而且埋层浅、水源足、温度高。
美丽的湿地景观,与石油文化相互依托,造就了大庆的旅游特色。“百湖揽胜”、“龙凤观鸟”、“鱼湖赏莲”和“湿地人家”等等,都是大庆首推的旅游品牌。
新的发展方式
大自然给了大庆丰富的石油资源,让这座城市“富的流油”,但同时,大自然却让这片土地“富的只剩油”---大面积的盐碱地,只能长芦苇,而无法拥有丰饶的耕地,蔬菜很多都需要从外地拉过来。
大庆市民冷彪告诉记者,城市道路两边的树,无一不是种了倒,倒了又种,反复栽种最多达十几次,以至于每个大庆人都学会了培育树木的技能。大庆人民凭着一股坚韧的铁人精神,硬是在盐碱地上,把家园建设得郁郁葱葱。
在与记者的交谈中,冷彪这样一个长相粗犷的东北大汉不经意的流露出对湿地鸟儿的爱惜之情。每当春夏鸟儿繁殖的季节,就会有很多小鸟儿破壳而出,“有的时候,经常能看见一群小小鸟儿排成整齐的一队横穿马路,也不管红绿灯,”冷彪笑着说道,“我们开车的时候就停下来,看着这群小东西都过完了,我们才继续往前开。”
在接受《北京周报》记者采访时,大庆市市长夏立华表示,大庆已经把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到国策这样的高度,目的就是希望市民们能够珍惜现在的各种资源,不要用完了才后悔。
夏立华说:“大庆市在确保石油高产稳产的同时,积极发展接续产业、打造现代城市,由单纯生产矿区向现代都市转变;在发展生产同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了由开发利用资源向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新的发展方式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