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专题>>>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进行时>>> 重建规划
发展生态农业是汶川合理的选择
乔天碧 · 时间: 2010-02-05 · 来源:北京周报网

发展生态农业是汶川合理的选择

/本刊记者  乔天碧

郭晓鸣,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四川省政府科技顾问团顾问。1980年代以来,长期致力于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的研究。

 

记者:汶川地震对汶川的农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害,您认为汶川农业生产的恢复需要怎样的过程?

郭晓鸣:回答这个问题的基点是要对汶川的基本特征有一个判断。汶川属于干旱河谷地区,最主要的特征是严重缺水,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它地处岷江上游,既是成都平原的生态屏障,也是一个生态脆弱地区,岷江两岸严重地荒漠化,自然植被恢复非常困难。汶川同时又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

在这个区域里发展农业有比较明显的局限性,它不适于像内地那样进行大规模的农业开发。所以,汶川的农业应该是有选择性地进行恢复重建。对于不适于进行农业开发的区域要进行生态重建,而不是农业重建。而农业的重建应该是进行农业发展方式的转换。从汶川的条件来看,选择生态农业是一种合理的选择,有可能实现恢复生态和促进农业发展的双重目标。

汶川虽然自然条件非常恶劣,但是具有丰富的光热资源,农产品的品质非常好,基本上没有污染。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有河谷的低坝、台地、高山等不同地形,构成立体的气候资源,对生态农业发展是适合的。汶川的区位优势在地震后因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得到提升,,农产品的运输条件也随之变好。汶川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加上地震的品牌效应,生态农业应该是未来汶川的一个发展方向。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乡镇都适合发展生态农业。目前,似乎是平面的在整个汶川进行生态农业的空间布局,这是不尽合理的,应该是突出重点,选择最合适的区域。

进行农业重建,首先要制定科学的区域性农业发展规划;其次,是要在适合农业发展的区域内,重点进行基本生产条件的恢复和提升;再次,是应以生态为主线来进行新的产业配置。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分别发展生态种植业、生态畜牧业、生态旅游业等。对于不适合发展农业的地区,要适度地进行生态移民,或者借助灾后重建外部支持的机遇,将部分人口适当向城镇集中。最后,是要进行技术支持。生态农业是一种新的发展方式,当地农民不具备相应技术素质,需要一些外部的技术支持。

对于汶川的农业恢复要有一个非常冷静、理性的判断,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期待在一两年、两三年的时间就重建一个汶川的现代农业系统。

 

记者:目前灾区农业发展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郭晓鸣第一是资源不足,特别是耕地资源不足的问题。第二是水资源的问题,这是恢复农业发展的最大的瓶颈。这里建设灌溉系统的成本很高,有的坡地要从几十里之引水。第三是技术问题。当地农民原来大多种植苞谷、土豆、玉米等作物,不熟悉蔬菜、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第四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很低,分散的小农格局与现代生态农业不相吻合。第五是市场体系发展很缓慢。比如,大樱桃基本是靠小商小贩来进行买卖,一旦集中上市就可能存在销售不畅的问题。

发展生态农业最迫切的需求就是要提高当地农民的素质,提高组织化程度,帮助他们建立一些组织,建立市场体系,包括一些技术的推广。对农村而言,目前对口援建主要是集中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以上这些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1   2   3   下一页  

今日要闻 更 多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举办华人华侨国际职员春节招待会
中国版“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正在加速推进
中国居民贫富差距拉大 劳动者渴望缩小收入差距
外交部:中方制裁对台军售美公司合理
北京车险费率浮动 六成续保车辆保费降低
欧阳自远:嫦娥二号将更精细化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汶川样本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