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建设规划编制座谈会上获悉,北川市将同上海市及同济大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包括北川国家地震地址博物馆规划修改后的正式成果,《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保护专项规划》正式成果等在内的编制规划,均有望在本月完成。出席会议的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李永盛表示,将举全校之力,保质保量做好编制,以此哀思地震遇难同胞。
上海同济大学承担起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建设规划编制是在2008年8月。2009年2月底,以永恒北川为主题的《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策划与整体方案设计》完成,7月底,《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建设(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又陆续编制完成并获省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据悉,《方案设计》将县城和任家坪都纳入保护核心区,其中县城整体作为遗址区,博物馆设在任家坪。据悉,北川国家地震地址博物馆规划修改后的正式成果、《任家坪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正式成果、《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建设(一期工程)项目可研报告》正式成果、《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保护专项规划》正式成果等都将有望在本月完成。
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主要包括地震博物馆及组合服务区、北川县城遗址保护区,与唐家山堰塞湖(次生灾害展示与自然恢复区)三大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将建在原北川中学校址,设爱心纪念林地,参观者可植树寄哀思,4座守望塔将设在中心祭奠园和北川墓园四周。
“每个细节,我们都在思考着对逝者的尊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吴长福说。据介绍,守望塔特地选在无人掩埋的地点。北川县城新建道路不再穿过县城而是绕道而行。遗址区未来没有机动车通行,可能由新能源汽车代替,不打搅这里的安宁。地震博物馆选址任家坪而非县城,是因为县城中几乎每幢震毁的建筑中都有遇难者,任何大的建设都不适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