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专题>>> 1999-2009澳门十年
澳门:十年发展 数字说话
· 时间: 2009-12-18 ·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澳门12月13日电(记者 徐超)人口54万,面积不到30平方公里,这就是澳门。从规模上说,澳门只是个小城市,资源有限、人力有限、土地有限……然而,回归十年来,数字所见证的巨大变化,却让它成为一颗夺目的明珠。

 

经济腾飞

——从"负"到"正"。回归后第一年,也就是2000年,澳门特区扭转回归前连续4年经济负增长局面,保持连年增长势头,2000年至2008年本地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约为14%。

——人均GDP名列亚洲前茅。2008年,澳门特区人均GDP达到31.3091万澳门元(约合39036美元),是1999年的2.8倍。

——累计财政盈余1000亿澳门元。2000年至2008年财政年度,特区政府财政收支连续9年出现盈余。回归十年间,政府财政累计盈余由不足130亿澳门元,增至1000亿澳门元,财政实力增长近7倍。

——42倍,2008年入境旅客与特区居民总数之比。回归两年后,特区2001年全年入境旅客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自2003年7月内地城市陆续实施赴澳门"个人游"后,内地客源大幅增加,入境旅客总数呈现跨越式增长。2007年,入境旅客达到约2700万人次。2008年,由于统计中剔除外地雇员和学生入境人数,澳门全年入境旅客人数2293万人次,是当地人口的42倍多。

——失业率3%。回归十年来,失业率可以说是为数不多呈"下降趋势"的数字。2000年,当地失业率达到回归以来的峰值6.8%,以后逐年下降,至2008年已降至3%。

 

成果民享

公共财政宽裕了,特区政府没有忘记一直以来为特区经济做出贡献的市民。

从2000年开始,特区政府本着"以民为本",从改善市民生活水平,保障市民安居乐业方面着手,不断加大民生"红包"的派发力度。"翻番"这个词汇,已经很难如实反映十年来的巨大变化。

——2640澳门元,"最低维持生计指数"。根据特区社会工作局提供的资料,2000年,特区政府就将本地"最低维持生计指数"提升至每月1300澳门元,2006年和2007年分别又提升至1600澳门元和2000澳门元。到2008年,考虑到金融危机冲击,特区政府两次提升标准,至2640澳门元,比回归时高出一倍多。

——5000澳门元,敬老"红包"。为体现对长者的关怀及弘扬敬老美德,2005年,特区政府首次发放"敬老金"1200澳门元给年满65岁或以上的老人。这一标准在2006年和2007年分别升至1500澳门元和1800澳门元。2008年特区政府,两次分别发放1800澳门元,2009年一次性提升至5000澳门元标准。

——4岁,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岁数。1996年至1999年,澳门人口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为77.9岁,2005年至2008年期间已经提高到82岁。

——6000澳门元,全民"年度红包"。特区政府分别于2008年和2009年推出"现金分享计划",2008年向每名澳门永久性居民发放5000澳门元,非永久性居民拨发3000澳门元;2009年向每名永久性居民发放6000元及总值500元的医疗券,向非永久性居民发放3600元。

——1万澳门元,居民公积金户口人均注资。根据2010年财政预算,特区政府计划明年拨出33亿澳门元启动中央储蓄个人账户,落实"双层社保"制度,向每个符合资格开户居民账户注入1万澳门元启动资金。

——25万,社保基金受益人。十年来,向社保基金供款的受益人从1999年的11.5万人增长到2008年的25万人,增长1.2倍。同期,社保基金各项津贴总额由1999年1.41亿澳门元增至2008年4.26亿澳门元,同比增2.1倍。

 

着眼未来

为让特区保持可持续增长的动力和潜能,特区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产业的投入和关注,并致力于行政改革,以提升政府服务效率。

——15年免费教育。2007至2008学年全面落实15年免费教育,是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中首个提供15年免费教育的地区。

——10.2亿澳门元,免费教育津贴。十年来,特区政府用于免费教育的津贴开支由1999至2000学年的3.7亿澳门元增至2008至2009学年的10.2亿澳门元,增1.75倍。平均在每名学生身上的投入由1999至2000学年的6500澳门元增至2008至2009学年的1.6万澳门元,增1.46倍。

——33项"一站式服务"。截至2009年10月,特区政府已有13个部门提供共33项"一站式服务",大大便利居民生活。十年来,特区政府共颁布460项法规,有关经济、民生的法规共235项。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