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专题>>> 1999-2009澳门十年>>> 成就
澳门回归十周年社会文化篇:谱写文明和谐新乐章
· 时间: 2009-12-17 · 来源:新华网

 

社会生机勃勃 文化繁荣发展

一个地方繁荣与否,不但依靠经济增长带来的物质基础,同时也需要繁荣的文化艺术营造人文氛围。

2005年7月,“澳门历史城区”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1处世界遗产。这也成为回归10年来,特区政府保护和推广本地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澳门历史城区是一片以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其间以相邻的广场和街道将20多处历史建筑连接而成,不但涵盖了大三巴牌坊、议事厅前地等澳门最具标志性的西式古建筑,也包括卢家大屋、哪吒庙、三街会馆等传统中式建筑。

“澳门文化遗产是中西文化的载体,大街小巷都能够看到。这是文化交流的一个成果,是澳门本身文化特色的象征。我们应该保护它,让它承传下去。”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文化财产厅厅长张鹊桥说。

如今,对于来到澳门的游客来说,走在葡式碎石铺就的小路上,穿过影影绰绰的拱廊,欣赏精致的古建筑外墙浮雕,在阳光沐浴下享受小城的安逸与历史文化氛围,已成为最惬意的事情。

“400多年来澳门这个地方见证了东西文化的交汇与融合,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的哺养滋润,使澳门这座小城增添了独特而鲜明的色彩。”特区政府文化局副局长王世红说,从2008年开始,发展文化产业也成为特区政府的施政内容。除了申遗成功,特区政府在回归后投入更多资源打造本地的艺术盛事。

每年5月份拉开帷幕的澳门艺术节吸引来自世界多个国家和本地艺术团体参与演出,节奏感极强的现代舞、传统粤剧、本地土生葡人剧团演出的土生葡语话剧在艺术节期间穿插呈现。艺术节落幕不久,10月份的国际音乐节继续承接这股热潮,把小城的艺术氛围推向高点。

回归后,在特区政府文化政策和艺术教育普及方针的指引下,澳门文化艺术事业得以蓬勃发展,本地公立的澳门演艺学院学生总数从10年前仅仅694人增长至目前近2000人的规模。同时,特区与内地日益紧密的联系也让澳门的艺术发展有了更好的依托。目前,演艺学院已经开办了舞蹈和音乐方面的全日制专业艺术课程。其中舞蹈专业课程,由演艺学院和上海市舞蹈学校合作推行,2005年开始招生,2009年有了第一批舞蹈专业毕业生。

20岁的陈智青便是这批毕业生中的一员,也是庆祝澳门回归10周年大型舞剧《奔月》的女主角之一。她说,以前家人还是比较担心她的前途,毕竟身边的人选择艺术专业的比较少。但“一方面自己喜欢,还有就是政府的扶持,也就不用太担心。更何况澳门确实需要我们这样的人”。

 

国际赛事不断 特区形象提升

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升。与此同时,特区政府高效率地在短短3年间成功举办3个国际性运动会,逐步为这个人口仅50多万的小城打开了更广阔的国际知名度。

澳门特区在2005年举办第四届东亚运动会,紧接着次年举办第一届葡语系国家运动会;2007年,第二届亚洲室内运动会也在澳门顺利举行。

为办好这些体育盛事,也为证明这个小城有能力办好大型活动,特区政府不惜投入大量资金。回归后曾任澳门特区体育发展局局长的萧威利说,特区政府成立后的这几年里,在体育方面投入大量资源,“把过去几百年都没做过的事情都做到了,也达到了一个阶段性的高峰”。

除了场馆等硬件设施的投入,对于本地的体育竞技人才来说,这几年的发展也相当让人鼓舞。在第四届东亚运动会上,澳门女子武术运动员黄燕慧为东道主赢得开门红,拿下武术项目的金牌。

去年5月,奥运圣火传递到澳门特区,这在澳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25万民众涌上街头争睹这一历史性时刻。黄燕慧与其他几位特区武术选手都有幸成为火炬手,参与到北京奥运盛事中来,共同分享这一让全中国人民骄傲的时刻。

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一块莲花宝地。

在这片土地上,中西荟萃,新旧交融;历史的沧桑与现代的繁华交织在一起;在这里生活的居民,民风淳朴,勤劳智慧,包容共济,和谐相处。澳门回归10年来,经过探索又找到了公平、共富、和谐三大价值。我们相信,在中央政府的支持和全体澳门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澳门一定能谱写出文明和谐的新乐章。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上一页   1   2   3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