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专题>>> 80后:风雨后我们更坚强
80后:成长的烦恼
吕 翎 · 时间: 2008-06-24 · 本刊记者 景小磊

 

“我工作都一年了,到现在也没个啥积蓄,”在北京一家广告公司上班的冯圆圆这样说。她坦诚她目前就是一个典型的“月光族”。

2007年7月从北京外国语大学大学毕业以后,这个来自四川的姑娘就进入到这家广告公司。作为刚来公司的一个新人,冯的月薪并不高,一个月大概3千块钱。

“尽管目前的工资不大满意,但我毕竟是一个新人。而且在广告业这行工资是会随着资历增加而增加,”冯乐观地说。在这个公司,她觉得她有很多的东西可以学,而且她的同事都很友善,人际氛围不错。

冯的月收入大概三分之一用于交房租,其余部分则基本花在了食物,娱乐以及购物上。她属于中国典型的80后一族,不知道怎么样省钱但绝对不吝惜花钱。

在未来的几年,中国近2亿左右的80后年轻人将会成为这个社会消费大军中的主力干将。在市场经济中成长,经历了经济全球化跟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的年轻一代拥有跟他们父辈截然不同的消费观并且直接深刻影响了这个社会的消费结构。

“他们这代人没有节俭的概念因为他们出生成长在一个物质相对充裕的时代,”山西大学的社会学教授邢元说。

“我的月薪应该高于我同龄人的平均水平但我仍旧感到手头拘谨,”在北京一家外资通信公司工作三年,月薪5千的吴天这样说。今年27岁的他提到经济上入不敷出现象似乎成为80后一代普遍面临的问题。除了食物跟日常物品,吴天的钱都花在了衣服,健身,娱乐以及不时的旅行上。

“我真不知道我的钱都怎么没了,”他边说边玩着手里的一款几天前刚花3400多元买的诺基亚手机。像吴天这样的80后喜欢追随时尚的生活理念跟生活方式。网络购物这一新鲜事物正在他们中间方兴未艾,有统计显示目前中国网民有四分之一的人有过网络购物经历。

老一辈的中国人通常喜欢购置家产,像住房跟家电设备。而深受广告影响的新生代则更多的对感官消费有兴趣,他们是CD,互动游戏,旅行,社交,健身等消费的忠实拥趸。

这些新式的年轻人着迷于奢侈型物品,他们对设计产品有一种鲜明的偏好。对他们来说,MP3播放器,数码相机以及其他数码产品是生活的必需品。很多人对时尚潮流紧跟不放,对自己喜好的产品不惜一掷千金。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建中认为,不应该因为80后的消费欲望和他们的独特个性需求而责备他们,因为他们的行为习惯正是他们的年龄以及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特征的反映。对电子产品的偏好有利于推动科学与技术创新,这也正是80后一代的力量所在。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80后也分成很多不同的群体,其中有一些正在体验生活的艰辛,尽管他们经济上已经独立。

袁红杰是北京一家法国游戏公司的程序员,三年前在北大毕业后就来到这家公司,目前月薪5千左右。当问到对当前生活有何不满的时候,27岁的他爽快的答道:“没钱,没房,没老婆。”

跟他的大多数同事一样,袁红杰来自南方一个省份。来到北京上大学并且毕业后留在这个城市工作生活。“我父母希望我能尽早安稳下来,这样他们就可以省得为我操心这操心那了。”但是北京高不可攀的房价让很多外地来京的年轻人拥有一套自己住房的梦想变得遥不可及。“平日就是工作,平均一周得加班20多个小时。”

冯圆圆说她非常希望能有自己的房子,温暖而且温馨。她现在跟她的男朋友住在一间出租的房子里。经常在这个城市搬来迁去的生活让她觉得很厌烦。她坦陈在节奏快又高消费的北京生活,感到压力很大。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