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坛中,青春文学一直备受争议。青春文学作家的出现与生长首先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与广大青少年的追捧,这一商业化的文学生产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文学模式。现在的青春文学作家直接和出版社、策划人打交道,经过市场化的运作直接面对读者。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青春文学对主流文学的挑战,也激化了主流文学对青春文学的评价。
实际上,青春文学并非文学的对立面。在大众消费文化盛行的今天,文学出版很难脱离市场而运作。青春文学的出现和后来的发展早已成为一种既成事实,越来越多的文学评论家开始关注此类作品,而2007年也似乎成了主流文学界与青春文学作家的“和解年”。在不少新生代作家登上各省作协领导岗位的大背景之下,中国作协张开了怀抱,接受了一批“80后”作家的入会申请,这其中就包括知名青春文学作家郭敬明等。与此同时,2007年3月,2006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揭晓,张悦然的长篇小说《誓鸟》上榜,这似乎标志着主流评论界对青春文学作家的肯定。
这种转变也是有迹可寻的。随着青春文学作者年龄的增长和生活阅历的增加以及青春文学读者阅读兴趣的分化转移,青春文学的细化、演进也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青春文学图书依托市场而崛起,但文学终究要依靠内容说话。因此,青春文学作家也好,别的作家群体也罢,只有创作出兼具生活和艺术气息的作品,才能得到读者长久的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