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专题>>> 四川汶川强烈地震>>> 安置 重建
灾民安置目前仍面临巨大的压力
吕 翎 · 时间: 2008-05-27 · 本刊记者 冯建华

 

 

5月12日中国南方四川省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后,受灾地区的政府部门大多在第一时间制定了受灾群众安置方案,通过调动所有的资源,在一些安全地带尽快设立了临时救济点,接纳无家可归的灾民,给他们免费提供煮熟的饭菜、饮用水和基本的医疗服务。

“我们全力保障倒房、无家可归的群众有一个基本的生活住所。有了住所以后,我们要保证他们的吃饭、饮水及必要的生产工具。”中国民政部副部长姜力5月2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此,民政部将确保每位受灾群众每天1斤基本口粮。

这些灾民的住所很简单,由于没有足够的帐篷,他们中很多人还只能住在用油布和钢筋棍搭成的简易帐篷里,而且是大通铺,一个家庭,一个铺位。灾民临时安置点的饮食、卫生、安全大多由相关政府部门包干负责,由于政府部门人手有限,具体工作大多由志愿者和灾民来完成。

据中国民政部统计,截止5月19日21时,中国政府已紧急转移安置约1235万灾民。其中,目前仍有500万灾民无家可归,如果不能投亲靠友,他们最终只能住进政府搭建的临时安置点。

5月20日,为了保证受灾群众喝上放心水,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紧急下拨1.6亿元资金, 重点用于支持重灾区的乡村购置应急供水设施。同日,中央财政再次紧急预拨临时生活救助资金25亿元,用于地震灾区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

中国国务院日前决定,对于那些因灾无房可住、无生产资料、无收入来源的困难群众,每人每天给予10元救助;对于因灾造成的“三孤”(孤儿、孤老、孤残)人员,救助标准为每人每月600元。救助期限均为三个月。

据姜力透露,现在已经找到了124位“三孤”人员,其中包括70多名孤儿和40多名孤残老人。姜力称,在保障这些“三孤”人员基本生活的同时,还要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和专业机构,做好“三孤”人员的心理关怀和抚慰工作。目前,已经组织心理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进到灾区帮助“三孤”人员。

“对‘三孤’人员,发现一个安置一个。” 姜力表示,当前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加紧对“三孤”人员的身份辨认,帮助他们寻找亲人,如果确认找不到,将鼓励社会力量收养。

“民政部现在每天能接到上百个要求收养地震孤儿的电话。” 姜力说。

随着灾情的发展,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政府部门正在倡导灾民开展自救、互救工作。为此,一些灾区已开始尝试试点受灾群众结对帮扶机制,即由两个受灾较轻的平原乡镇,对口安置一个重灾山区乡镇的受灾群众。

中国财政部报告,截至20日14时,各级政府共投入救灾资金约117亿元。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的数据,截至20日13时,中国共接收国内外各界捐赠款物约139亿元,其中捐款125亿元。

关于救灾资金和物资的管理使用,是当前社会各界十分关心的问题。“我们要保证救灾的专项资金和捐款都能够及时拨付到位,要真正使用在灾区最困难的群众身上,”姜力表示。在提高救灾资金使用效益的同时,还要公开救灾资金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的监督,也包括灾区群众的监督。

中国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副司长庞陈敏补充说,社会捐赠救灾资金的总体使用原则是全部使用到重灾区。具体来说,对有捐赠意向的,一定要求按照捐赠者的意向使用。没有明确表示捐赠意向的,目前主要是用于抢险救灾,救治生命和灾民生活安排。在进入灾区基本恢复重建阶段,将把所有的善款全部用于灾区的恢复重建,其中主要用于灾民倒房的重建以及其他福利设施的建设。

尽管救灾救济工作得到了社会的初步认可,但是,相关政府部门身上的责任依然很重。

“由于这场突出其来的大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上千万间房屋的倒塌和破损,加上灾区道路和公共设施严重毁坏,灾区群众生活保障仍然面临巨大的压力和困难。我们丝毫都不能松懈。”姜力坦言。

据姜力透露,目前中国地震灾区最急需的物资还是帐篷,这样才能保障无家可归的灾民有个临时住所。“现在已经拨到灾区28万顶帐篷,还远不够。目前民政部已经紧急采购70万顶帐篷,工厂正在三班倒地加紧生产。”姜力表示。

“上级政府给我们的任务是一个月内筹集70万顶帐篷。可现在市场上生产帐篷的原料非常紧缺,而且生产周期一般在7-15天。” 庞陈敏副司长还进一步透露说,中国民政部正在和商务部协商,考虑暂时停止国内帐篷的出口业务,以紧急支援灾区的需要。

外界通往灾区的道路虽然有所改善,但仍然满足不了大批量运输救灾物资的需要,加上余震不断,很多已经疏通的道路再次中断。“现在大量的救灾物资只能堆积在交通枢纽成都市,导致一些灾区特别是乡镇、村庄很难及时得到充足的救灾物资。”庞陈敏表示。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