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专题>>> 四川汶川强烈地震>>> 本刊记者现场报道
刘静和她的家人:麦田里的守望者
吕 翎 · 时间: 2008-05-27 · 本刊记者 黄卫

 

 

回归与守望

5月24日,北京阳光普照,北方初夏时节干燥的风裹挟着沙尘漫天飞舞,尘土的气味似曾相识,让人回忆起一周前灾民们逃离震区,集结等待被送往安置点时的情形。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栏目继续在全天候播出,北川已经封城,有关部门正在紧急排除上游的唐家山堰塞湖险情。安县-这个毗邻北川的地方,有大约20个乡镇,会被唐家山堰塞湖溃堤后淹没吗?

拨通在绵阳时匆忙中留下的刘静的手机,传来一个宏亮的中年男子的声音,典型的川北方言,称自己是刘静的父亲-刘玉和。

“我们依然以自救为主,不过现在情况好多了,”他说:“每人每天能分到一袋方便面,一瓶矿泉水,全村共分到了40多斤食用油。除此之外,这段时间不少人家从废墟里挖出原来储藏的粮食,渡过难关应该没有问题。”

刘玉和说,帐篷还没有运到,镇政府给每人分了一块一米二见方的塑料布,暂时遮挡风雨。

自碰上刘静以来,一直有个疑问在记者心中,此刻不禁脱口而出:“为什么不离开灾区到绵阳或成都的救济站去呢?”

“这里毕竟是我们的家园,我一定要留在这里,等政府来帮助我们重新建起自己的家。农民哪能离开土地呢?”

 

重建家园

5月26日,媒体有关全国对口支援灾区紧急运送救援物资的报道越来越多。记者再次拨通刘静的电话,这一次是一个嗓门很亮的女高音-果然,是刘静的母亲,叫李昌兰。

在川西北平原,不少中年农妇那种口音浓重的说话声往往会让外乡人听起来像是在唱歌。李昌兰的颇有些悦耳的声调让人不由得对她那种消解苦难的自信产生由衷的敬意。

李说,这几天村里已经通电了。通过收音机,村民们都知道了桑枣并不是重灾区,附近的茶坪乡等地伤亡很惨重。“大家都认为,政府先救济他们是对的。”

她说,刘静前一天带着儿子和妹妹回到了村里,刚回来,就下起了大雨。一米二见方的塑料布只好先给孩子们挡着,但依然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但不管怎样,我们比起那些被埋了的人要幸运一万倍,感谢老天爷!”这位46岁的农妇言语中充满了豁达。

雨季现在已经开始。因为天气预报说这段时间会持续下雨,刘玉和去帮着村里的一个存放水泥的仓库紧急抢救去了。“仅存的一点水泥现在也很重要,不能被雨淋了,因为我们还要重新盖房子。”她说:“我们也在准备要插秧了。”

在绵阳市政府网站上,可以查阅到一段有关桑枣镇香溪村的报道:目前,该村已全面实施集中防疫,水利枢纽铁皮堰也在部队官兵的帮助下全面供水,重车通行的便道正在紧张修建,全村的小春作物已基本收割完毕,大春作物已栽插秧20%,各项抗灾自救工作正有序有效进行。

 

背景:

5月20日,在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第八场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省副省长李成云称,目前,四川灾区一共需要300 多万顶帐篷。民政部已调运15 万顶帐篷,其中12 万顶已运抵灾区,另外3 万多顶即将到达灾区。民政部最近还在全国范围内搜集10 多万顶帐篷,正在动员厂家加紧生产帐篷。

5月24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重返四川地震震中汶川县映秀镇时接受了中外记者的联合采访。谈到抗震救灾工作所面临的挑战时,他说,目前,安置受灾群众工作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挑战:第一,在解决受灾群众的衣食住行方面,最困难的是住,也就是说缺少帐篷。这次地震灾害倒塌和损毁的房屋达到1500万间,大量的灾民需要安置,我们已经调集了全国的帐篷,而且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但是帐篷仍然缺乏,中国政府要求能够生产帐篷的工厂每天生产和向灾区运输3万顶帐篷,一个月内运送90万顶,同时抓紧制作活动板房,争取用3个月时间把灾区安排有序,使灾民过上正常的生活。

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抗震救灾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艰巨,仍处在刻不容缓的紧要关头。会议强调,要增派有经验的专家,保证医疗急救物资供应,做好部分伤员转移治疗工作,全力抢救受伤群众。要着力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调动各方面资源,抓紧生产和调运帐篷、篷布房材料、活动板房等物资,抓紧调运生活物资,确保灾区群众临时居住和基本生活。要全力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增派卫生防疫人员,及时调运防疫药品,迅速把卫生防疫力量覆盖到所有乡镇村庄。要严密防范次生灾害,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做好余震防范工作,重点做好堰塞湖险情处置。要抓紧抢修基础设施,尽快全面恢复灾区交通、通信、供电、供水。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灾区企业要自力更生、奋起自救,农村要组织抢收、抢种,尽快恢复工农业生产。要认真做好灾后重建前期工作,建立对口支援机制,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上一页   1   2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