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专题>>> 四川汶川强烈地震>>> 本刊记者现场报道
华西医院采访手记:真诚的歉意和心中的温暖
吕 翎 · 时间: 2008-05-26 ·    

在四川地震灾区采访的每一天里,死亡和灾情的惨烈都让我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压抑,这种压抑让我在四川的日子里心情异常凄冷,眼眶总是湿的,但离开四川的那一天在华西医院的采访拍摄却让我的这次采访有了一个温暖的尾声。

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华西医院有4000多个床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医院,地震后的几天中仅华西医院成都本部就接收救治地震伤员1000多人。

突然到来的大量病人并没有改变医院救治过程的井然有序。在我们中午到达医院的时候,虽然急救车警报声不断响起,但医护人员在室外临时搭建的污染区和隔离区中的快速反应和对病人的初步分诊处理井然有序。

因为我佩带的采访证件,所以并没有人阻止我进入敞开的污染区,这里的主要工作是去除病人已经污染的服装衣被并进行灭菌处理。当我本能的举起相机拍摄的时候,响动的快门声惊动了一个50多岁的护士,她转过身来,举起双手冲向我并大声喊到:“这里不能拍,这些伤员也有隐私。”她的举动让我猛然一楞,但紧接着就是一份惭愧。虽然帐篷外并没有禁止拍摄的标志,但我还是感到非常抱歉,这种惭愧让我尽可能地压低声音说到:“对不起,真的对不起!”相比日常生活中礼节性和程式化的道歉来说,这次致歉的意义也许只有我自己才真正明白,我相信它是我42年人生历程中最真诚的一次歉意。

1976年北京的夏天,受唐山大地震的影响,整整一个暑假我都在室外的抗震棚中度过。邻居一个参加震后医疗救助的医生阿姨对震后情况的描述让我对灾难有了最直接感受。现在回想起来,那个阿姨表达的更多的是这样一种理念:其实最可怕的不是灾难本身,而是灾难对人性尊严的毁灭。

在离开华西医院去往机场的路上,我的心中涌出一阵阵的暖意,我们感谢这个时代,灾难中我们不仅拯救人的生命,更重要的是捍卫人性的尊严,那个老护士的一声指责给我上了职业生涯中重要的一课,更让我看到了文明的未来。(图/文《今日中国》 虞向军)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