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专题>>> 四川汶川强烈地震>>> 感人故事 英雄谱
“救命司令”张仁通
李振宙 · 时间: 2008-05-26 ·  

哭声,在彭州市龙门山镇的废墟上响起。

哭声,不是因为悲痛,而是为了感激。

一群刚刚死里逃生的群众围住了他们的救命恩人——成都警备区司令员张仁通,满面是泪。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张仁通在第一时间带领千余名民兵赶赴彭州,抢救疏散群众30000多名,被当地群众称为“救命司令”。

彭州龙门山距震中汶川映秀只有10多公里。5月12日地震发生后,张仁通率领应急民兵1000余人直奔龙门山。

进了龙门山,张仁通倒吸了一口凉气——灾情比他想像的还要严重:房屋倒塌、桥梁断裂、山体滑坡、电力中断,数万群众生死不明。

13日2时,大雨倾盆,余震频繁,漆黑一团,部队行进艰难。通往灾区唯一的通路——小鱼洞大桥被震断4节,无法通行。

张仁通没有丝毫犹豫,大手一挥:“同志们!时间就是生命,跟我走!”话音未落,他带头跳进湍急的白水河,趟水而过。

到达目的地,张仁通把民兵分成8个救援小组全面展开,有的救人、有的疏通道路、有的帮助群众撤离。他带领部分民兵骨干,站在齐腰深的河中,组成两道“人桥”,引导群众过河向安全地带转移。

经过一昼夜奋战,2000多名受灾群众被及时疏散到安全地带。53岁的张仁通浑身被雨水浇透,疲惫不堪。

这时,一位30多岁的妇女跑来,流着泪说:“我家两个人被压在废墟里,快救救他们吧。”

不由多想,张仁通带着民兵就走。一个多小时后,掩埋在废墟的两名群众被安全救出。获救群众激动不已,跪在地上就要给张仁通磕头。张仁通赶忙把人扶起来,转身又向下一个抢救地点走去。

张仁通的老家就在彭州。5月13日中午,他正在龙门山镇桥头指挥部队出发时,他的一个侄儿焦急地跑到他面前:“叔叔,快派人去救救你侄媳妇,她被埋在电站倒塌的房子里了!”

张仁通心中一惊,过了半晌,才用低沉的声音说:“你赶快就近想办法,山里情况危急,部队马上要出发,不能因为救一个人耽误了救大批群众!”

随着救灾工作的全面展开,军地1万多人的救援队伍和840余台大型抢险救灾机械车辆,陆续抵达彭州小鱼洞、龙门山灾区。但各支队伍由于地形不熟、情况不明,部队之间互不相识又无隶属关系,救援工作急需统筹协调。

张仁通立即将警备区前方指挥所迁至进入灾区必经的交通要道——彭州小鱼洞白水河急救桥,并迅速派出联络员,与各路增援队伍取得联系。他还一一找到各支增援队伍的指挥官,主动介绍当地受灾情况,听取部队意见,协调救灾任务。

5月17日起,张仁通开始带领民兵帮助灾区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他积极协调彭州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为7个受灾较重的乡镇群众分发药品、粮食、食油50多吨;组织指挥3000名民兵在交通要道、银行等重点要害目标和受灾群众安置点实行昼夜巡逻;抽调民兵帮助群众抢种抢收油菜、小麦近百亩。

就在这几天,张仁通又和救援部队官兵一起,在小鱼洞镇和龙门山镇建起了两所帐篷学校,灾区里又响起了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刘永华、罗冬泉、赖兵)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