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菜
“吃在中国,味在四川”,这句四方流传的名言点出了成都“尚滋味”、“好辛香”的传统饮食特点。美不胜收的农产品为成都饮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来自各省移民的不同饮食习尚互相融合,造就了成都这个美食之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高超绝伦的烹饪技艺。目前,成都有中华老字号名店24家、市政府授牌的餐饮名店35家。
成都美食可以分为川菜、小吃、火锅三大类。“川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首,品种三千,名菜数百,以味取胜,其“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擅用麻辣”的特色可谓盘盘菜品是故事,道道佳肴有典故。传统名菜如“麻婆豆腐”、“回锅肉”、“开水白菜”已经风行全球很多地方。“小吃”以小而精的特色驰名海内外,品种数百,做工精细,色鲜味佳,造型别致,代表性品种有“钟水饺”、“龙抄手”、“赖汤圆”、“叶儿粑”、“韩包子”、“夫妻肺片”等。近年来,“火锅”发展速度惊人,尤以名牌火锅红遍全国,正从一定程度改变着很多地方的饮食习惯。
成都的饮食街主要集中在盐市口、锦里、羊市街西延线、科华北路、领事馆路、望平街、一品天下等。
大熊猫
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不仅是中国的国宝,还被视为和平与友谊的象征而成了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1961年,当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成立之际,各国代表一致推选以大熊猫形象作为这个国际组织的会徽、会旗。
大熊猫是中国的特产,主要分布在川、陕、甘三省,目前的野生大熊猫总数不足1000只,其中80%以上分布在四川境内,成都市郊的都江堰、崇州、大邑、彭州都有少量大熊猫出没。
为了强化大熊猫的野外保护,成都分别在都江堰市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崇州市建有省级鞍子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大邑县建有省级黑水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中国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为保护和拯救大熊猫这一濒危物种而建立的生态型繁育研究基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建在大城市的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基地占地36.5公顷,绿树成荫,翠竹葱茏,流水潺潺,气候凉爽,有设施齐全的研究中心、现代化产房、兽医院和大熊猫博物馆。
截止2002年底,基地和成都动物园已人工繁育大熊猫50胎,产78仔,成活一岁半以上的44仔,现存39仔。为进一步保护大熊猫,占地150公顷、模拟大熊猫野外栖息地环境的半野生放养区即将建成。由于在拯救和保护大熊猫工作中做出的卓越贡献,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先后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500”以及中国环保最高奖“中华绿色科技奖”、“全国环境综合治理优秀工程”、“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殊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