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专题>>> 四川汶川强烈地震>>> 评论
地震预测是难题也要迎难而上
吕 翎 · 时间: 2008-05-23 ·  

 

根据几十年的地震观测,现在科学界所发现的一些前兆都没有构成规律性的东西。全世界的地震台网在预测方面,尤其对突发性的地震,基本是无能为力。因此,地震预测目前仍是世界难题。(京华时报5月21日)

不可否认"地震预警"是诸多世界科学难题中的"老大难",更是一个百年来都无重大突破的科学难题。但1976年的唐山7.8级大地震,造成24万余人死亡的事实,以及今年5.12汶川大地震的惨烈无情成为众多中国人无法抹去伤痛的教训. 把如何准确地进行地震预测,尽快掌握地质运动的规律,推上了科学高峰不可回避的解决命题.

当前,我国首先应当加强对地震研究的投入。要知道我国每年的地震发生率占全球的40%,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尤其巨大,作为一个多地震的大国,只有继续加大对地震监测设施投入力度,加强地震物理过程、地震动力学、地震前兆和地震活动规律等基础研究,进一步加强对地震短临预报指标、地震预报方法的研究,才有可能提高地震预报的水平,从而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把投资地震研究看作是,耗费时间长,见效短的"赔本"买卖,要深刻认识到投资地震研究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同时,我国的地震研究要注重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和科技大国的合作。人们常说"上天容易入地难",现在我国的空间观测技术发展得很快,比如卫星、航天航空技术发射定位非常准确,天气变化、包括月食、日食出现的预报也很到位,说明空间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地震预报是观测地下,虽然目前我们深部观测技术发展还是非常慢的,但笔者认为:空间观测技术与地下观测科学加强密切合作,一定会有所收获。此外,加强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关于地震研究的合作,也会有助于我国地震预测科学的发展。

总之,人们对地震观测科学的进展充满期待。我们不能因为地震预测是世界难题,或者认为地震预测问题太复杂,就放松对它的科学攻关,甚至失去信心。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有其自身的规律,科学表明:"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只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一定能认识和利用地震规律,限制它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和程度,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至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当前地质灾难,犹如悬在人类社会上空的一团驱不散的乌云,但愿地震观测科学早日为人们开辟一片晴朗的天空。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